《好学少年》局长专访|郑祥迪:践行“品质教育·学在龙湾”的美好蓝图

2025-09-09 10:36 掌上温州客户端 

21B20250907C.jpg


局长专访系列


龙湾篇

“教育是静水流深的耕耘,更是点亮希望的民生工程,来不得半点虚功。”郑祥迪这样形容这份工作。

从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100%入学“一个不少”,到打造全市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再到建成青少年成长赋能中心“融暖·心湾”,龙湾用一连串扎实的举措打破传统教育壁垒,将“品质教育·学在龙湾”的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让教育的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人物名片 郑祥迪
龙湾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01
构建教育新生态 打造全市首个县域家校社“教联体”

2025年3月,龙湾率先破局,温州首个县域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方案落地,全面构建起“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新格局。

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郑祥迪介绍,方案创新提出“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的“教联体”模式,明确18家政府部门的职责,联动学校、家庭、社区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形成“问题共研、资源共融、成果共享”的治理闭环。

例如,建立“教联体”联席会议制度,教育、公安、卫健、文旅等部门联合开展护校安园、心理健康服务等专项行动;梳理辖区内社会资源,打造爱国类、传统文化类、阅读类、科普类、非遗类、财商类、企业类、院校类等十二大基地,惠及全区的学生。

短短半年时间,“教联体”协同育人模式摘得多项标志性成果:非遗教育成效显著,永昌堡实践基地相关经验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依托“中国眼谷”构建的近视防控工作体系改革经验和做法,入选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龙湾智慧”正走向全国。


02
同片蓝天共成长  随迁子女入学保障“百分百”


龙湾作为温州的工业大区,新居民子女就学需求快速增长。2025年秋季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7万余人,随迁子女占比约59%;2025年共满足8614名随迁子女(新生)入学需求,实现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100%入学。

“来了,都是龙湾娃。”郑祥迪说,“我们不仅要让每个外来的孩子有学上,更要让他们上好学,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2018年以来,龙湾率先在区内大部分学校实行随迁子女凭居住证入学,到目前新增近5万个学位。为更好保障“高质量入学”,龙湾新改扩建各类学校、做大增量,同时充分挖掘学位潜力、做优存量,实施统筹调剂就读学校、补强学校师资力量等系列举措,最大努力实现随迁子女和本地孩子“同片蓝天共成长”。

在龙湾工作的湖北人陈女士已将老家的两个孩子都接到身边上学。“龙湾学校的教育质量比老家好得多,孩子不用成为留守儿童,我们工作也更安心。”她说,孩子们入学流程十分简便,学校也有丰富的活动帮他们快速融入本地生活,感觉非常暖心。

龙湾区实验中学与龙湾区天河中学的集团化办学实践,也是龙湾致力推进教育同城待遇的一个鲜活缩影。郑祥迪介绍,在两校领导班子联合谋划下,教育集团推行教科研一体化机制,通过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方式,深度融合教育资源;通过师资流通等举措,打破校际壁垒,带动教学质量提升。短短两年间,地处产业集聚区的天河中学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凸显,成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典范案例。

downLoad-20250909103429.jpg


03
筑起心灵避风港  擘画青少年成长赋能中心“新蓝图”


“‘融暖·心湾’开学前情绪调适活动招募!”8月21日,郑祥迪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条消息,瞬间吸引一大波点赞,活动名额很快被一抢而空。他笑言这是常态,“名额有限,家长们要‘拼手速’。”

龙湾区青少年成长赋能中心(融暖·心湾)于今年5月23日启用,由区教育局精心打造。这个以“温暖共融、赋能成长”为核心理念的中心,配备了专业师资力量和功能齐全的室馆,从心理热线即时疏导,到一对一深度咨询;从主题鲜明的专题讲座、读书会,到形式多样的心理沙龙、团体辅导,构建起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中心环境温馨优雅,既保护学生隐私,又让家长有一个放心咨询的地方,成为专业医院和家庭之间的‘缓冲带’。” 在郑祥迪看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守护,筑牢“心”防线,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强劲动力。

中心自启用以来,已接待超350人次参观交流,为20余名青少年开展公益个案咨询,并组织了20余场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暑期推出的“三大赋能课堂”——家长课堂、亲子课堂、教师课堂同步开讲,获得家长、师生的一致好评。“参与其中收获颇丰,切实提升了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能力。”一位年轻教师说。

近年来,龙湾区教育局始终坚持“品质教育·学在龙湾”发展战略。继2024年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后,2025年又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有序推进区职高迁建工程,与温职院合作共建附属龙湾职校,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全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落地1640个普惠托位,教师100%双证上岗,入选全省托育教育一体化改革试点;依托龙湾千年盐场文化,开发“永嘉场”区域德育品牌,实现地域精神、历史文脉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累计投入3425万元,全面推动区内中小学食堂实现自主经营,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发展如逆旅,奋斗是永恒。”郑祥迪强调,龙湾教育人将以奋进之姿、务实之态,持续深化“学在龙湾”品牌内涵,全面提升教育品质与格局,为温州打造教育高地注入坚实的龙湾动能,贡献独特的龙湾智慧与力量。

来源:《好学少年》周刊第30期

  “好学”记者 华晓夏

编辑 朱奕

审读 徐卉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