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臻,意为历经打磨、力求极致完美,这一追求不仅是对品质的高阶要求,更体现了龙湾中学校长胡大为在设计学校发展蓝图时的匠心独具。
2025年初,胡大为受浙江省教育厅委派,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研修。这段跨文化的学习旅程,让他跳出地域局限,对教育的内涵与边界有了更广阔的理解,也进一步笃定了自己的办学使命——创“我们共塑未来”的教育,让教育更好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温州市龙湾中学校长。高级教师、教育硕士、 国家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温州市名校长、 温州市劳动模范、温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浙派名校长培养对象。
新加坡“科目编班”引发思考
“选课走班”十年探索成全国范本
胡大为看到新加坡当地学校推行的“科目编班”改革及“教育公平”落地的成效,颇有感触。新加坡取消“一刀切”的分流,让学生根据能力自主选择科目层级,这与其践行选择性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龙湾中学选课走班改革起于2014年,从最初的“35种组合排课全放开”,到如今“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排课,甚至允许学生“跨年级选课”,课程体系深受学生家长追捧。
“当时浙江省启动新高考‘7选3’政策,大部分学校推行‘套餐制’,龙湾中学团队却选择了最难的路——全员全科分层分类走班,这一探索,就是十年。”
胡大为介绍,走班是为了深度践行“选择性教育”理念,以“保障选择”为起点,以“学会选择”为核心,以“优化选择”为导向,改变育人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推动学校特色化发展。全校上下攻克了一系列难题,终于让学生实现了“选课程自由”“抢老师走班”。今年考上心仪大学的小章同学说,自己的数学、物理成绩平平,却在生物实验课上表现出色,靠着“生物+化学+地理”的组合,最终考入南京农业大学的王牌专业。
“龙湾中学的‘选课走班’模式,始终坚守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如何更能激活师生动力、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简单地方便管理。”胡大为说。
龙湾中学的选课系统还增设了“智能推荐”模块:将学生的学科成绩结合课堂兴趣测评、职业倾向测试,生成“个性化选课报告”。去年,该学校也凭借这一改革成效入选“全国基础教育年度风向标学校”。
从“黑马”“骏马”再到“千里马”
龙中“三马精神”跨越山海
9月返校报到的第一天,龙湾中学不少学生发现,新学期校园里多了一座被命名为“三马亭”的新亭子。
“龙湾中学从原来的一匹‘黑马’,到‘骏马’,再到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驰骋教育沙场的‘千里马’了。”这是原龙湾区委领导对龙湾中学高考成绩连年突破的评价。胡大为说,一路走来,龙湾中学的底气,就藏在这“三马精神”里——黑马的拼搏锐气、骏马的蓄势雄发、千里马的恒久驰骋。“千里马的‘恒久’,靠的是‘能拼’的耐力,希望这座亭子能够发扬传承延续学校的拼搏精神,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在胡大为眼里,正是一群“把心扑在学校”的教师撑起了这份“三马精神”的底气。每次提起地理教师吴建敏的故事,他都格外动容。这位57岁的老教师已扎根学校21年,任班主任期间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教室。有一年高三,班里学生小郑突发阑尾炎,父母远在衢州,吴建敏连夜送医、垫付医药费,次日又转两趟车护送学生到父母身边。“这些事他从不提,是学生在问卷里写出来,我们才知道的。”胡大为说。
龙湾中学老师的“三马精神”,也传递到了更远的课堂。自2016年起,龙湾中学持续选派教师援藏、援川。今年8月,副校长王疆带着全校的嘱托奔赴四川阿坝。“去藏区的老师回来后,心率一直降不下来,却从没人抱怨。”胡大为说,这些老师用行动诠释着“教育无界”,也让龙湾中学的精神跨越山海。
龙湾中学汇聚了30%的外地教师精英。怎样才能留住这些优秀的师资?胡大为借鉴新加坡教师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模式,打造龙湾中学教师团队三支队伍建设,即锻造“实干担当型”中层干部、培育“德才双优型”教师、培养“人生导师型”班主任;实施分层分类培养计划,即新教师落实“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推行“卓越计划”、名师团队打造“名师孵化营”;通过教研机制创新、精准赋能与资源支持、评价与激励等路径,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育人能力,形成了结构合理、梯度清晰、富有活力的教师成长生态。
“空间育人”藏温度
从“课堂”到“全域”匠心
教育不该只奔着分数,还要让学生感知生活的美。”2024年1月,温州一场罕见的大雪让学校作了个大胆决定:暂停上课,让学生去操场玩雪。家长在群里留言:“这是孩子高中最开心的一节课。”
去年有个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校,还特意去学校的“金石园”里找自己的印章。胡大为记得,那枚刻着小林同学名字的印章,边角有些磨损,却是学生最珍贵的纪念。
近年来,龙湾中学着力打造“三大育人场域”,让学习随时随地发生。引领价值的场域里,党建馆的红色故事、校史馆的 “三马历程”、理想信念讲坛上,留下了学生的“追梦分享”的足迹;心灵成长场域中,农耕园里学生亲手种的蔬菜、学生成长中心的“悄悄话角”、家校共育中心的“家长心理咨询室”,让成长有了避风港;激发内驱的场域则藏着最多巧思:金石园里,每位高一学生都要刻一枚姓名印章存进校史馆,“方寸印四海心”主题墙用108枚印章拼成世界地图,寓意“从龙中出发,奔赴四海”。
“教育匠心,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追求‘更贴近学生’;教育至臻,不是停在当下,而是朝着‘共塑未来’一直走。”夕阳西下,胡大为走在教学楼道里,有时候会看到老师还在批改作业,会看到学生还在社团排练,或在操场散步的身影,“这就是龙中最美的样子——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 认真生长。”
来源:《好学少年》周刊第30期
“好学”记者 林吉祥
编辑 子衿
审读 夏忠义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