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请大咖|潘步文:一位校长的“土壤改良”计划

2025-08-10 09:16 掌上温州客户端 

有请大咖.jpg

这是温州市第一所主要接收新温州人子女的公办学校,创办于2008年,逾2300名学生,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温州滨海学校,一所经济技术开发区里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着高于一般学校的师生流动率。这样一所学校,如何形成自己的“魂”?

校长潘步文,用五年时间,打造出了一个蓬勃的校园生态。

“土壤很重要,如果土壤板结了,我们就要松松土,使用新的有机肥,土壤肥沃了,才能结出好果子。”作为校长,潘步文一直“在田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落在实处,他始终关怀生命个体,于细微处改良着温州滨海学校的校园土壤。


潘步文  温州滨海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浙江省第八届少工委委员,曾获得温州市优秀教师、温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感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01
再造校园,让生命贴近生命

经过土壤改良,近三年来,校园里的白枇杷一年比一年清甜。今年的枇杷成熟季,潘步文路过枇杷树,一名老师正爬梯采摘,孩子们举着篮子,像是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鸟。到了中考季,又有校园自产杨梅送给考生们,寓意“杨”帆破浪,奔赴“梅”好的祝福。

潘步文任校长的五年来,学校争取资金累计投入了近千万元,进行硬件设施更新和校园环境改造。

食堂全面改革,食材品质大幅提升,菜单加速更新。一位初中生家长曾向老师求助,自己辛辛苦苦做的夜宵,孩子回家不吃了,原因令人哭笑不得——“孩子告诉我,食堂的饭菜太好吃了,晚上吃得太饱,夜宵根本吃不下。”

校园各个角落有了更多生气与活力。

西侧的鱼塘进行重修,成了校园版“花港观鱼”。东侧的菜地,有专人指导学生种植时令蔬菜。一度,校园里还饲养了200多只鸡和鹅,新鸡舍正在翻修中。

“试想,孩子有情绪了,下课了去喂喂鱼、赶赶鸡,可能不好的情绪就过去了。”潘步文回忆,一次课间他在操场看小学部学生一路追鸡,挎着篮子捡鸡蛋,可爱又朝气,不知不觉,连会议都迟到了。

有朋友看到他“鱼果鸡菜”的微信朋友圈,笑问他,“老潘,你还在做教育吗?你这里一桌菜都齐全了啊!”潘步文的初衷很简单——只是希望校园成为让人留恋、快乐的地方,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A3.jpg
学生在校园鸡舍捡鸡蛋


02
看见个体,让关怀铺就底色

温州滨海学校以“海纳百川、百舸争流”为校训。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要看到每一个生命的特别之处,全然接纳、尊重,然后竭尽所能地托举和支持。

何为“看见”?何为“支持”?

潘步文观察发现有位学生优秀自律,但家境较为困难,考虑到孩子进入高中后生活上的压力可能增大,为了以更体面的方式帮助其减轻经济负担,他常常为此出谋划策,甚至主动联系孩子的高中老师,希望能以奖励的方式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顾。

潘步文记得很多学生的名字,甚至了解他们的“偏科”情况。寒假家访时,他亲自和一位体育偏科的学生说,假期学校的大门将专门向他敞开,鼓励他冲刺练习。事后,他多次叮嘱班主任跟进此事,了解孩子后续动态。

他感到部分初三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仅自己备课进教室动员,还想出每周利用午餐陪餐和孩子们交心的办法。每次约不同的学生,或现身说法或分享名人故事,变着戏法给孩子们打气。

一名初三学生在中考前极度紧张。潘步文作为校长持续关心、鼓励她。孩子考后给潘步文发了一条长长的感谢微信:“在考场的时候,您一直鼓励我,一直为我加油打气。(在考场内)一开始我很迷茫,很害怕,但我知道考场外有迎接我的人,有关心我的人,让我心里有了安全感,让我耐心考完了每一学科。”

潘步文回复道:人生起起伏伏是常态,难免会经历一些挫折,请不要羡慕别人,也请不要看低自己。勇往向前,面向阳光前进吧!

在学校,潘步文宛若“定海神针”般的存在,老师常常因他的关怀鼓励而慢慢托举。“我有段时间经历人生低谷,本以为潘校会批评我的懈怠,但他了解情况后,常常被给予关心鼓励”,这位老师从心底里觉得,潘校长像一道光,指引着她加速走出了黑暗。

A1.jpg

潘步文和初三孩子共进午餐
A2.jpg
学生在学校菜地收割蔬菜


03
淬炼团队,让人才成为土壤

温州滨海学校共177名教职工,其中绝大部分每日单程通勤时间在1小时以上,其中39人在学校住宿。

从备课到课堂管理到家校沟通,年轻老师在前辈的传帮带下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又成为“师父”,以新角色持续着这一场“青蓝接力”。

“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有责任培养年轻教师,从而形成人才梯队和人才建设的良性循环。”潘步文说,从滨海学校的实际出发,在队伍建设理念和考核制度引领下,学校教师队伍在流动中保持了相当水平和战斗力。

要求细致的同时,在老师眼中,潘步文是“始终会和自己站在一起”的校长。

“过去两周的辗转难眠,身心俱疲……此刻,千言万语难以表述对您的感激之情……您以教育者的智慧,与领导们的有力担当,为这场风波注入了温度与力量。从上午十一时到午后两点,整整三个小时的耐心倾听与细致协调,让问题在情理法的平衡中迎刃而解……”这是温州滨海学校一位教师给潘步文的手写信,被悄悄塞进校长办公室。

“老师情绪好了,孩子们才会好,老师也是学生的土壤”,在潘步文看来,校长既要有所坚持,也要能够灵活处理“既要又要”问题。校长,应该去做那个兜底的人。

潘步文带领团队几年努力,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国家级乡村学校少年宫、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书香校园示范校、浙江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温州市新优质学校示范校、温州大学足球教学实践基地、温州市“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示范校、温州市文明学校、温州市语言文字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A5.jpg

潘步文给获市级亚军的校女子足球队颁奖


04
协同作战,让潜能充分释放

在公办教育大环境下,师生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必然造就学业水平的提升。

快乐,不可能只有鱼鸟虫鸣。用潘步文的话说,温州滨海学校追求的是“绿色学业GDP”。

经过学校科学教师团队的持续努力,2024年,小学部科学成绩在龙湾区位于前列。潘步文乘胜追击大力推动,今年学校争取到了数字化探究科学实验室落地,龙湾区仅4个名额,是辖内各校争取的“香饽饽”。

没有疯狂的题海战术,没有太多的家庭资源投入。有的,只是老师夜以继日,以一腔赤诚,创新教研,落实课堂,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老师们的办公室大门始终敞开着,连午休也不例外。学生一拨接着一拨,围着老师提问题。“一天下来,我们的老师不是在上课,就是在批改作业,或者在为学生答疑,他们就是学生的肥沃土壤”,老师们的付出潘步文看在眼里,也亲自抓教学质量分析,包括巡课、考试数据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潘校做事情从来不会只要结果,而不只关注过程。他在确定目标后,都会一步一脚印地去跟进落实。正是潘校的认真,感染了我们,激励着我们。”一位班主任老师说。

“我要做到心中有数”,潘步文如此坚持,更重要的是,始终和老师们一起面对,发现问题,找到出路。

潘步文常问自己:我要怎么做才可以配得上“校长”这个称号?

 他思索的结果是八个字:

“沉得下去”——与师生感同身受,去体恤,去关怀;

“扛得起来”——有想法,有办法,去实干,去担当。

A4.jpg

    

来源:《好学少年》周刊第26期

“好学”记者 杨晓宴

编辑 子衿

审读 夏忠义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02B20250810C.jpg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