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退休的李胜巧,上月首次以教练身份站上领奖台——他与学生王品超参加全国第十五届运动会航海模型仿真航行项目并夺得金牌。
在此之前,已与航海模型运动(以下简称海模)打了四十多年交道的李胜巧曾获得1989年世界航海模型外观仿真锦标赛亚军,国内冠军更是数不胜数,并培养出了多名世界级海模运动员。
海模运动作为一项小众竞技项目,常被归入个人兴趣爱好。因此,许多运动员的起点,只是单纯的“爱玩”。
无论身为运动员还是教练,李胜巧始终满怀热爱。他认为,好奇心与兴趣是优秀海模运动员的必备素质,再结合后天的努力,方能“玩”出成就。
多年来,在李胜巧的带领与指导下,温州海模界先后涌现出史玮玮、王品超等世界级运动员,也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爱好者。李胜巧说,海模比赛看似简单,实则综合考验着运动员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抗压能力乃至审美能力。海模早年间作为军事体育项目,其精神内核与当今国家提出的“科技强国”战略一脉相承。
今天,小毛会客厅邀请李胜巧教练聊聊他是如何把海模运动玩出“圈”的。
如何才算不辜负对航海模型的热爱?李胜巧用四十多年的投入作出了回答。时间回溯至李胜巧的小学时期,他与海模的缘分始于学校阅览室。一本航模读物中精致的图片,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时的学校注重科技教育,而对李胜巧而言,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照着书上的说明,亲手将模型制作出来。他沉醉于从制作小飞机、泡沫飞机,到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全过程,一段始于指尖的匠心之旅,就此启航。
回忆过往,李胜巧能与海模正式结缘,还要归功于妹妹的“牵线搭桥”。那时,妹妹在九山少年宫学画画,画室隔壁正好有个航模班。她经常去串门,有一次便向老师推荐自己的哥哥也很会做模型,手艺不比航模班的学员差。老师听后十分好奇,专程到其家中观看李胜巧的作品,并当场邀请他加入航模班。自此,李胜巧有了专业指导,不再仅仅依靠读物自行摸索。
不久,李胜巧进入温州体校开始专业海模训练,他制作的仿真航海模型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展览上获得二等奖,作品还被送往各地展览。
随着比赛成绩的不断提升,李胜巧被选拔至省队集训,与队友一起制作的军舰模型获得省赛冠军。1985年,他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获得第三名;1989年,他在德国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上获得亚军。
李胜巧坦言,外界常将海模队员简单理解为模型“操作手”,类似于如今的无人机飞手,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模运动被列为“军体项目”,与射击、航船等项目并列。更重要的是,队员们参赛的海模绝大多数需亲手制造,从调试到后期维修保养更是一手包办。像他在运动员生涯期间就对画图、车床、制作等各个环节样样精通。当了教练后,他的学生参赛所用海模,也大多由他亲手制作。
2001年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冠军史玮玮,视李胜巧为他运动生涯的引路人与护航者。他征战赛场的所有用船,皆出自李教练之手。如今,这份传承延续到了下一代——他的儿子史千毅也已师从李胜巧,正备战来年赛事。尤为特别的是,史千毅使用的正是其父亲当年获得全国冠军的船模,由李胜巧在2008年制作。
年轻时的李胜巧
1990年,李胜巧从省队退役,回到温州体校出任航海模型教练,负责仿真项目并培养后备人才。他所带领的队伍在各级赛事中屡创佳绩。
李胜巧将温州海模的发展比作一条抛物线。他们那一代人躬逢其盛,正赶上国家政策鼓励。然而,随着小孩成绩高于一切的风气,加之该项目训练与参赛成本需家庭承担,且所有海模必须亲手制作,成本高、耗时长,这种单打独斗的推广方式,最终让这项依赖个人热爱的运动逐渐归于边缘。
而李胜巧依靠个人声誉与对海模项目的热爱坚持了下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对该项目有兴趣的学生,吸引了史玮玮、王品超等有潜力的队员加入。
1996年,当时才十五六岁的史玮玮还是个痴迷四驱车的少年。一次,他听师兄说温州有支专业海模队,便好奇地跟去九山河观看李教练训练,当场被海模的操控性吸引。恰逢李教练招募队员,一段师徒缘分就此展开。
遇见有天赋又有热忱的队员,李胜巧训练得更加卖力。当时,海模队的固定训练点在九山河,但因训练噪声较大,且常有人游泳,加之靠近居民区与学校,训练时常被迫中断。为此,李胜巧不得不频繁前往各县(市、区),寻找合适的备用训练点。尽管面临训练场地不足与器材匮乏简陋等诸多问题,但李胜巧依然培养出了多名海模项目的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创造者。
史玮玮说,李教练不仅是教练,更像是一位家长和朋友。2001年,在保加利亚举行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前,李胜巧陪同史玮玮在河南的国家集训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备战。最终,史玮玮在此次比赛中成功夺冠。后来,他凭借此项非奥项目世界前三的成绩,获得了浙江大学的特招资格。
同样师从李胜巧十六年的全国冠军王品超则表示,李教练专业水平高,训练方法科学,平时要求严格,但在比赛期间从不给运动员过多压力,非常注重心态调节。2019年,王品超在航海模型世锦赛中打破了世界纪录。然而,比赛当天遭遇火灾、重赛等突发状况,影响了他的心态,虽保有纪录但最终名次不尽理想。李胜巧得知缘由后,第一时间给予了安慰和鼓励,帮助他调整心态,以期未来再战。
王品超与李胜巧
这个国庆节,李胜巧与史玮玮父子选择去丽水训练,以备战本月与来年的比赛。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传承”。史玮玮说,儿子史千毅受他影响也爱上了航海模型,跟随李教练训练已有四年,计划参加明年的全国赛事。近几年,航海模型的优秀队员虽不如他当年那样享有升学保送政策,但他相信,在国家“科技强国”的号召下,科技体育项目会越来越受重视。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科技体育的价值,温州地区的航模培训也在逐步发展。然而,像李教练这样专业的指导资源,对于许多有兴趣的家庭来说,仍然不易寻找。
李胜巧笑称,史千毅算是把自己和他父亲史玮玮的海模传承了下来,目前成绩不错,还有提升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史玮玮本月要参加全国航海模型比赛,明年史千毅也要参加全国赛事,真是“上阵父子兵”。
为了让航海模型走出校园兴趣小组的范畴,李胜巧正与史玮玮、王品超等人筹划组织一个航海模型俱乐部,为航模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与活动的平台。
王品超表示,目前温州地区参与全国性专业比赛的航海模型运动员核心人员不足百人,但该项目在青少年中仍有一定基础。全国各类比赛每年参与人数可达数千,因海航模型赛事被列入教育部竞赛白名单,与升学存在一定关联。
李教练的航海模型俱乐部成立后,将会有更多像他一样喜爱航海模型的爱好者得到专业指导。他认为,这些爱好者也会像他与史玮玮一样,因航海模型而受益。
李胜巧则期望将这门融合了科技、工艺与体育的航海模型传承下去,以“大家一起玩”的心态,持续推广这项运动。
李胜巧和学生们
温都记者 小毛 /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审核 王金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