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阁巷中学科学老师(此前十余年在高楼镇中学任教)。曾获瑞安市十大杰出青年、2019年马云乡村教师奖、中国教师报2019年度十大课改人物、瓯越情教育基金优秀乡村教师、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感动温州”十大人物提名奖、温州优秀科技辅导员等荣誉。中国天文学会会员、中国宇航学会高级会员、瑞安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学辉说自己从小就热衷于科学探索,课余时间总喜欢捣鼓书本上的科学实验。正是这种在血液里沸腾的热爱,让他在2006年师范院校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成为瑞安市高楼镇中学的一位科学老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高楼镇位于瑞安西部山区,受限于经济发展和乡镇规模,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科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里,一些实验要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操作,才能科学启蒙。”毛学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自费购置了一批实验仪器、耗材,同时向有关部门积极争取,通过各个渠道筹措资源。
在他的坚持下,学校的科学课堂发生了翻转。学生们第一次在课堂上学会了使用天文望远镜,摸到了星座仪等科学仪器,还自主学习超新星等天文知识。一次科学课讲到关于天文现象日食,恰好几天后会发生日食。毛学辉抓住时机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并许诺完成任务将奖励“日食眼镜”。日食那天,学生们变着花样做观测记录,还拍下照片分享到朋友圈。诸如此类的天文活动,毛学辉组织了很多次。
在被问到为何要全身心投入教学,“山里的孩子纯真朴实,要用科学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毛学辉笑着说。
毛学辉在高楼镇中学任教时,学校里近一半学生为留守儿童。他们普遍缺乏自控力,自信心弱。“简单的科学实验不仅能让学生动手实践验证知识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那几年,毛学辉带着几位学生做科学实验项目,一路参加竞赛。不仅实验大获成功,还拿到了赛事大奖和奖金。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人生经历,但留守学生的家长却认为这会耽误学习。为此,他多次主动上门家访,做家长思想工作。“有什么能比让孩子更自信、更快乐地学习更重要呢?”毛学辉坚定地说。
2018年,由毛学辉指导的、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太空环境对食物腐败的影响》在太空实验创想与设计征集活动中脱颖而出,实验材料由卫星搭载进入太空,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太空科学实验。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正是毛学辉“用科技点燃梦想”的真实写照之一。
10余年来,毛学辉指导的学生作品在各级科技类评比赛事中累计获奖100余次,他和学生拿下10多项国家专利。特别是在“中国空间站搭载实验方案评比”中,毛学辉和学生共获两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成绩斐然。
为了给山里的孩子争取到优质科学资源,他绞尽脑汁。一次在课堂上,毛学辉问学生:谁去过温州科技馆?全班只有寥寥几人举手,这一幕让他很是心疼。他向学生许诺,他会把温州科技馆“搬”进校园,孩子不明所以,却满怀期待。经过毛学辉的不懈努力,没过多久,一辆满载着各类科技展品的“温州科技馆科普大篷车”驶进了校园。
在毛学辉的牵头和争取下,大山里建起了温州市创客空间与基地。山区的孩子终于能接触3D打印、激光雕刻、无人机、机器人等科技课程。学校的创客基地,陈列着3D打印作品、激光雕刻作品,这里成了这些山里孩子课余最兴奋的打卡地。
上课之余,毛学辉跋山涉水奔跑在为更多山里孩子科学启蒙的路上。多年来,他累计在100多家幼儿园、小学等校(园),开展超过100场次的趣味科学实验活动,惠及学生超万人。“在山区学校的那些年,为了挤出时间,只能吃在学校,住在学校,和家人聚少离多。”他的学生是幸福的,但毛学辉心里,却有着一份对家人的愧疚和自责。
正是秉持着对乡村科技教育的热爱和坚守,毛学辉先后获得中国教师报2019年度十大课改人物、马云乡村教师奖、“感动温州”年度十大人物提名奖等荣誉。毛学辉说,老师就应该像烛火,即便只有一抹微光,也要点亮一批学生,划亮一片土地。
来源:《好学少年》周刊第30期
“好学”记者 陈伟
编辑 子衿
审读 郑凌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