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好水”篇
作为浙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珊溪水利枢纽年均6.3亿立方米的原水供应能力,如同生命之源般滋养着温州9个县市区近600万人口。珊溪水库被温州人民亲切称为“大水缸”,它早已超越单纯的水利设施范畴,通过创新水源调配、科技水质净化与生态产业联动,成为“两山”理念在瓯越大地20年来的生动实践。
民生战略水源
互联浙南水网“压舱石”
珊溪、赵山渡水库以18.58亿立方米总库容,占据温州全市水库库容的76.6%,是区域水资源调配核心。其供水网络覆盖温州市区、瑞安、平阳等9个县市区,是构成浙南原水“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2年,温州遭遇了近30年最严重干旱,珊溪水利枢纽科学调度,原水输送日均189万立方米,赵山渡引水渠系日平均流量创31.53立方米/秒纪录,有力托底了区域旱季供水安全。
旱情后,苍南县珊溪引水工程、跨瓯江输水工程两大关键工程相继建成,进一步织密区域水网、提升供水韧性。苍南县珊溪引水工程铺设12.5公里管道,建成双向加压泵站,首次实现珊溪、桥墩、吴家园三大水源互联互通。双向供水能力15万吨/日,既直供灵溪新城水厂,又反向补给龙港和江南平原,终结灵溪单一水源困境。
跨瓯江输水工程则通过乐清、永嘉过江管道,跨区域输送净化后的珊溪原水,使珊溪水库成为乐清、永嘉应急备用水源,解决瓯江北岸资源性缺水问题,全面连接两岸“清水生命线”,形成“一核多极”城乡供水新格局。
截至今年7月31日,珊溪水利枢纽累计供水总量约101.33亿立方米,成功抵御40次主要洪水,累计拦洪蓄61.66亿立方米。未来,将继续筑牢安全屏障,依托“一体化智管平台”实现水量精准预测、调度与风险预警,推动浙南水网向智慧互联与安全可靠迈进。
生态保障落地
构建人水共生“新屏障”
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是珊溪水利枢纽的核心使命。为此,温州市公用集团构建“保水渔业+智能监测”立体化水质保障体系,时刻守护水源地安全。
生态治水“以鱼控藻”成效显著。自2017年启动保水渔业模式以来,科学放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种。2024年投放鱼苗54.27万尾,成鱼捕捞量达109.95吨。按鱼类每增重1公斤可消耗约40公斤藻类,全年消耗蓝绿藻等浮游生物约439.8吨,有效削减了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库区现有鱼类已达37种,生物多样性有效提升,浮游植物生物量、总磷、氨氮等持续降低。
科技护航“全天候天网”筑牢防线。除了生态手段,还通过科技赋能构建屏障。在库区周界架设24公里物理隔离栏,配备30套高清智能监控,24小时无死角监控重点区域,构建“人防+技防”防护网。设5处人工采样点定期分析,并在赵山渡取水口安装在线水质监测站,实时监测叶绿素、蓝绿藻密度等多项核心参数。科技手段显著提升监管时效与精准度,监测数据显示,珊溪水库整体水质长期保持II类及以上标准。
水脉赋能转型
激活绿色共富“内生力”
“两山”理念的含金量在珊溪水库里还在持续攀升。
珊溪水库作为浙江第四大水库,优质原水成功吸引了食品饮料巨头“娃哈哈”落户,以此为核心打造的“白鹭洲水制品产业园”初具规模。上海好记忆乳业投资10亿元在文成建基地;CoCo蜜功能性饮料在此研发;中蜂产业帮扶7000余户低收入蜂农。华润饮料(怡宝)温州基地于2024年6月启动建设,预计2025年投产,年产值约5亿元,为山区县产业振兴提供“以水破题”的典型案例。
“水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保水渔业”反哺共富。“峃”牌珊溪包头鱼开展品牌化经营,联合“马派”等配送渠道,用“鲜”捕获味蕾。2024年,峃”牌珊溪包头鱼活鱼销售约24.12万斤,收入约400万元。同时,每年提取约220万元渔业收益专项,支持库区86个经济薄弱村发展。创新“企业+农户”模式,提供捕捞、保洁等技术培训,助力生态保护与村民增收“双赢”。如今,“珊溪模式”已输出至福建周宁水库等地,为库区“水经济”带去新的发展活力。
温州市公用集团还将深化保水渔业内涵,与文成、泰顺两县开展战略合作,协力打造集“养、管、捕、加、销、研、烹、旅、创、娱”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体系,实现产业抱团发展。
当监测站记录水体变化,当原水快速奔涌进水厂,当娃哈哈矿泉水中映出工人笑脸,珊溪水利枢纽正以汩汩清流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库银库不如珊溪水库”的民生答卷。
来源:市公用集团
审核:吕进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