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田野,阳光如金粉洒落,各类庄稼在茁壮成长的同时,一株株杂草也钻出泥土争抢养分。此时,一个圆滚滚的“园丁”嗡嗡嗡地驶过——它明亮的电子眼睛认真扫描每一寸土地,敏锐识别着田间的“绿色入侵者”。它就是杂草的天敌——激光除草机器人。
这机器小卫士的秘密武器,藏在它脑袋上那精巧的光学镜片后。当它锁定目标,一道肉眼几乎看不见的激光束迅疾射出,宛若魔法师悄无声息的手指轻轻一点。那束纤细却蕴含能量的光,精准落在一棵杂草的叶片上。光能神奇地转化为热能,仿佛阳光透过放大镜聚焦——叶片里的小水滴霎时咕嘟咕嘟滚烫起来,杂草的叶子就微微蜷缩、变黄了,枯萎成泥。
而旁边鲜嫩的庄稼苗呢?除草机器人已把它们的形象牢牢记在芯片中,它像一位谨慎的园丁,激光束只精准点向杂草的叶子,绝不碰伤稚嫩的菜苗。每一次“咻咻”的光束落下,都如精准的外科手术,只让捣乱的小草蔫头耷脑,留下菜苗在阳光下舒展生长。
未来的田野里,这些聪明的小园丁还将进化得更加伶俐,它们用无声的光线代替了锄头和农药,守护着每一株禾苗的安宁生长——原来科技的爱护,也可以如此轻柔又准确,如同一位沉默而细心的自然守护神,在每一片叶子上倾注着未来的希望。
“当澳大利亚垄断全球70%锆矿时,谁能想到中国会在戈壁滩下找到破局关键?”
截至2025年7月,我国锆资源储量约5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比例不足0.6%。
锆矿?是啥?有什么用?这么说吧,锆矿资源是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之一。锆金属是核反应堆的重要材料,90%以上锆金属都用于核反应,用作核电厂的燃料罐和核动力舰船原子燃料的包装材料。它坚硬、耐高温,是制造航天飞机、导弹、核电站等“神器”必不可缺的稀有材料,像一把打开高超音速导弹、核反应堆乃至半导体制造大门的钥匙。
以前我们缺少自己的锆矿,而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垄断全球70%锆矿,我们不得不时不时向外国借“钥匙”,人家高兴时借我们开一开,不高兴时就捏紧钥匙,锁住我们的门。
这样受制于人,不高兴!
于是我们自家的勘探队员们爬高山、穿莽林,终于在2025年,新疆库拜盆地的一声钻探轰鸣,地质学家们发现这处超大型锆矿,储量高达200万吨,相当于中国现有储量的四倍。这一发现不仅打破了“锆矿仅存于海岸”的传统认知,更让长期依赖进口的中国,第一次握紧了资源自主的钥匙。从此,我们用锆矿不再受制于人。
医疗用血液短缺是全国医疗大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1.18亿次的血液捐献,但遗憾的是,许多低收入国家仍然面临血液供应严重不足的困境。
对此,日本奈良医科大学发明了人造血液,他们从过期的捐献血液中提取血红蛋白,并通过创新技术将其封装在脂质外壳中,形成了一种名为“血红蛋白囊泡”的人工血液。这个神奇的小东西,能够模拟天然红细胞的功能,它们一旦进入身体,便温柔释放氧气,如无声的礼物赠送给每一寸干渴的组织;还有一群“血管修理工”,当血管出现破损时,便迅速集合,织出细密的网线封住伤口,恰似一群小小精灵正在修补生命之舟的漏洞。
人工血液的出现在应对创伤、手术和分娩等紧急医疗需求时,能够显著减少因血液短缺导致死亡。
它最奇妙之处在于,人造血液像一把“万能钥匙”,剔除了人体红细胞表面的特殊标记,因此无论何种血型皆可接纳它们——如同一位隐身的战士,轻快地躲过感染风险、血型不匹配等一切关卡,畅通无阻地溜达于所有生命领地。
另外,它的保存时间长达两年,远远长于天然血液最多四十天的保存时间,它可以随时待命,不再害怕血液库存告急的窘迫。
来源:《好学少年》周刊第25期
编辑 丁海琴
审读 夏忠义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