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户,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位少年端坐在桌前,时而托腮皱眉,时而在草稿纸上飞快演算。沙沙作响间,眉头舒展,解题思路像拼图般在他脑海中严丝合缝,风扇的嗡嗡声仿佛也加入了计算的节拍。
这位在数学题海遨游的少年,是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的九年级毕业生林加信。近日,他以扎实的数学基础与缜密的逻辑思维,在2025年温州市“四小”(小文学家、小数学家、小科学家、小工程师)比赛中,荣获“小数学家”荣誉称号。
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九年级毕业生(瓯海中学高一新生),2025温州市“小数学家”、瓯海区“小数学家”,校博观少年、校雅美少年。
曾获荣誉:
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赛三等奖
市初中学生数学小论文评比一等奖
瓯海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小论文项目一等奖、三等奖
与“数”结缘
生活中处处皆数学
加信与数学的初相识,源于八九岁时的写写画画。从益智玩具、数学绘本到数学家故事,数学思维逻辑的魅力之于小加信,就像沉睡的种子遇上春天的第一场雨,小加信对数学的兴趣,急不可待地破土而出,从此一头沉浸在数学的奇妙世界。
在加信眼中,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像平时随处可见的红绿灯,加信会对家与学校附近红绿灯的转换时间与规律做运算和推理,做到“出门即绿灯”,让出行更有效率。“当看到一些奇特的建筑物结构,我会不自觉地把它们跟几何图形联系在一起,探索建造它们背后的几何原理和规律。”
随着学习数学的深入,加信领悟到,数学世界的奥秘在于,通向正确答案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面对一道难题,加信常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小半天,思考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看着孩子投入痴迷的状态,父母难免心疼,经常贴心地送上一盘水果,或成为加信最好的倾听者,听他兴奋地讲述在数学中那些奇妙的发现。
创意读数
从思路发散到“万法归一”
在这次温州市小数学家的选拔中,加信的数学小论文《柳暗花明,探究骑士巡逻问题》走出了一条别出心裁的“万法归一”解题路径,即把不同方面的方法总结、归纳到一个规律。“就像通过下国际象棋时多样的走法与空间的变换感,会让我联想到几何图形的知识点。”加信介绍道,如果把棋子看作点,把棋盘看作网格,就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上,像下棋一样进行前后推理和演算。整场小数学家的比赛内容包含数学小论文、说题和最后的笔试能力考核。在说题环节,加信阅览了2024年中考全国各个地方的试卷,最终锁定了苏州中考第16题的探究:“这道题最棒的点就在巧妙的面积转化,可以用简单的构图引发不同的解题思路。”
“从完成草稿到参赛,加信对论文精益求精,坚持要修到最好。”指导老师胡亨对加信的创新与坚持赞许有加。在他眼中,加信是一个对数学怀有热爱与好奇的孩子:“面对难题他不只要解出正确答案,而是一定要探寻题目背后的规律,把难题吃透。”遇到压轴难题,“不按套路出牌”的加信,常常会想出有创意的新解法,让人眼前一亮。
向宽而行
“乐天派”遇见斑斓世界
喜欢数学的孩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严肃严谨、不苟言笑的特点,但在“铁哥们”陈歆瑞眼里,加信却是一个十足的“乐天派”。“课间,加信还时常用挤眉弄眼,让大家放松心情,整张脸就像川剧变脸一样不断变化,可好玩了。”晚自习时,加信还会变着花样和同学玩猜成语的游戏。
在数学之外,加信还有许多兴趣爱好:国际象棋教会他纵观全局运筹帷幄;篮球、游泳让他活力四射;沙盒游戏中,他可以自由建造理想世界……谈及未来,加信希望能继续保持热爱与好奇心,拓宽自己的知识库,未来成为一名数学家或科研工作者,以纸作布,定理作线,在纷繁的符号与数据中梳理脉络,让公式在逻辑的轨道上精准运行,构建起通向未来“最优解”的桥梁。
来源:《好学少年》周刊第25期
“好学”记者 方晨 实习生 黄心瑶
编辑 子衿
审读 朱彤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