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7 日,《好学少年》“小作家校园行” 活动宛如一阵清新的文学微风,轻轻拂过校园,寻觅着那些在文学世界里怀揣瑰丽梦想的少年才俊。这一次,《好学少年》作文版编辑团队踏入了龙湾区第二实验小学。
龙湾区第二实验小学虽建校不久,却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于 2018 年成立,2023 年 8 月开启独立办学之路。秉持 “生长教育” 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未来生长型儿童友好学校。短短几年,成绩斐然,先后荣获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温州市小学教学新常规示范校、温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达标学校等称号,彰显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与蓬勃朝气。
颁奖仪式在现代化的多功能大厅举行。六月的阳光倾洒校园,全校师生满怀期待与喜悦,共同见证这场因文字而绽放的荣耀盛会。项健慧、陈彩平、孙赛赛、郑秀娇等四位老师,以及邱弋莱、曹铭、凌宸希、潘理略、王铭洋、施佳希、项诣宸、陈奕涵、陈佳欣、朱槿娴、朱晨令、陈芊屹、高沐阳、张冠、朱家瑞、胡桓畅等 16 名同学依次登上领奖台,他们的面庞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副校长谢莲英与作文版编辑团队共同为大家颁发荣誉证书,为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成绩喝彩,期望他们在未来继续畅游文学海洋,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师生感言
学生心声
二(1)班陈奕涵:我喜欢用好奇的双眼观察周围,用心感受生活。清晨花瓣上晶莹的露珠、放学路上追逐的云影,这些藏在日常中的美好,皆是独一无二的写作宝藏。每当提笔,我总会想起老师传授的写作技巧,用比喻、拟人这些绚烂的 “色彩”,认真记录下观察到的点点滴滴。我坚信,只要坚持阅读、观察与练笔,笔下的文字定能绽放最灿烂的花朵!
二(1)班邱弋莱:我认为要写好作文,得多看书!看到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我会用彩色笔标记出来。遇到不认识的词,就向爸爸妈妈和老师请教,他们会教我如何运用。我还会背诵古诗,把优美的诗句融入作文中。平时多留意身边好玩的事,这样写作文时,小脑袋里就有许多素材可写啦!
六(1)班朱家瑞:这次作文能够发表,我既激动又感激。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更属于一直鼓励我的老师和伙伴们。写作的灵感皆源于生活点滴 —— 一本好书、一次对话,甚至一片落叶,都能成为笔下的故事。而进步的秘诀,不过是 “多读,多写,多思考”:在阅读中积累,在练笔中打磨,在反思中成长。未来,我会继续用真诚的文字记录世界,传递美好!
六(3)班胡桓畅:少年时,我立志读遍天下书籍。偶然读到《诗经》,便被其风雅颂之韵、赋比兴之妙所折服。恩师见我痴迷古文,便悉心指导,诲人不倦。后来潜心研读《史记》等典籍,日夜钻研,终有所悟。每每回忆起师恩,心中便充满感激。
六(3)班朱晨令:在我的习作成长过程中,语文老师如同引路人,为我打开写作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在文字之路上不断前行。而我的母亲始终用温柔且坚定的声音鼓励我:“多读书,多动笔。” 正是这份陪伴,让我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如今我深知,写作绝非闭门造车,唯有在书海沉淀思想,在生活中采撷灵感,方能真正做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六(4)班高沐阳:翻开书本,就像打开了任意门,能与古代诗人对诗,也能和现代作家交流心事。语文课上的作文练习,从发愁凑字数到主动记录生活,原来把自己的小情绪、小发现写成文字,是如此酷的事!读写就像我的宝藏,装满了童年的小秘密。
教师经验
陈彩平老师:写作如同育苗,关键在于 “四引”:一引趣,以生活素材激发表达欲望;二引读,借助课文范例进行仿写迁移;三引细,运用 “五感法” 雕琢细节;四引情,鼓励 “我手写我心”。学生习作贵在真实,批改作文如同修剪花木 —— 教师需先呵护其灵气,再精心修整枝叶,让每一步成长都清晰可见。
项健慧老师:低段语文写作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兴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 “心情日记” 为载体,不限字数与内容,记录生活点滴。通过每日分享、及时鼓励,逐步丰富学生表达,让写作成为有源头、易上手的表达方式。
作品展示
浙江省第二十五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数字创作项目一等奖
《我的声音》——作者:孙豪希(指导老师:谢莲英)
【作品介绍】
这是我的数字创作项目作品——《我的声音》,一个关于家庭和爱的故事,也是我用心创作的一部视频作品。
我选择了一个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家庭,讲述了我和我的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爸爸忙于工作,妈妈忙于培训部,他们都忽略了我,但通过与老师、同学的沟通,爸爸妈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改变了自己,我也懂得了爸爸妈妈是爱我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庭中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够体会到。
在制作这部视频的过程中,我运用了一些数字创作的技术和工具,比如视频剪辑软件Pr,剪映和声音处理工具。通过这些工具,我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故事的情感。
我的作品灵感来自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在创作过程中,我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也是这部作品的亮点之处。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与理解。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仅是简单的情感展示,而是通过细腻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将家庭的温暖和真情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触动了观众的心灵,也让他们在思考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时更加深入,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与温馨。
孙豪希
【老师点评】
孙豪希是一个爱表演的孩子。从二年级开始,班级微电影、微视频创作项目屡次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孙豪希总能担任主角。这样的经历,让他对拍摄、创作有了很大的兴趣。在家长的支持下,我们鼓励他参与简单的编辑。这次的微视频项目,我们从选材到制作、编辑都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指导他用相对简单的数字创作的技术和工具,比如视频剪辑软件Pr,剪映和声音处理工具来优化作品,鼓励他以模仿创作为主,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去表达心声。《我的声音》,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引发人们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并通过技术手段将这个故事生动地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
谢莲英
学校理念与实践
学校秉持 “生长教育” 核心思想,将 “顺应天性、弘扬人性、启迪灵性、发展个性” 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以培育 “三大习惯” 为成长基石 —— 健康生活习惯塑造阳光体魄,崇德向善习惯涵养高尚品格,自主学习习惯激发求知动力;以锤炼 “三大法宝” 为发展路径,常态化体育锻炼让孩子拥有强健体魄,经典阅读滋养心灵、拓宽视野,劳动实践培养责任担当、磨砺意志;以打造 “三张名片” 为特色亮点,教会孩子用传递善意的微笑温暖他人,用表达感恩的鞠躬礼传承礼仪,用给予鼓励的赞美手势传递力量。
在这里,每一位学子都将向着“强健自律、博雅担当、勤学善思、自信独立”的目标成长,收获知识与品格的双重提升,在“向着天空生长”校训的指引下,不断伸展自己的枝叶,去拥抱知识的阳光雨露,实现属于自己的蓬勃发展。
一寸阅读,一寸生长
龙湾区第二实验小学相信阅读的力量,秉持“一寸阅读,一寸生长”的阅读理念,推进“生长阅读”,确立阅读“四阶”价值导向,助力学生学科知识能力习得、学习生活习惯养成以及高尚人格与生命意义建构,同时构建全员、全容、全域全程的“四全”实践框架,凝练出读写共生、读研互促 、读创共生 、知行合阅等四大实践样态,并从学校层面,营造读书氛围;教师层面,落实课标以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家庭层面,开展亲子阅读陪伴孩子成长;学生层面,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等四个维度实施“生长阅读”实践路径。用阅读为人生筑基。
摄影:谢莲英(龙湾第二实验小学)
记者:王树坤
审核:郑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