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视力矫正,人们最熟悉的无外乎近视、远视、老花等名词。但是你真的了解它们吗?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简称“眼视光医院”)老视(近疲劳)矫正专科主任金婉卿医生,曾先后在眼视光医院视光中心的配镜部、近视防控专科任职管理,作为一名眼视光的资深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金婉卿从事眼视光临床工作和OK镜临床验配30余年,和近视、远视、老花也打了快30年的交道。
视光矫正,服务“一老一小”
“我年轻时有近视,等老了出现老花,相互抵消,视力会恢复的。”很多人不注意用眼健康,患上近视,戴上了厚厚的近视眼镜,却抱有以上这样错误的想法。殊不知,配戴老花镜是无法解决近视问题的,近视依然存在,看远处还是需要戴近视度数的眼镜。此时,渐变多焦点镜片就成了解决这类人群同时看远看近清楚的最佳方案。
渐变多焦点镜片,是一种多焦距镜片,有别于传统的单焦点老花镜和双光老花镜,配戴时无需频繁调整焦距,也无明显分界线,配戴舒适且外观美观,深受老视人群喜爱。然而,渐变多焦点镜片在国内应用比率较低,与欧美的广泛应用形成鲜明对比。有个关于渐变多焦点眼镜的故事,金主任表示记忆犹新,在20多年前,曾有一位年过七旬的阿婆特地找到她,表示自己不想配戴老花镜,寻求一副能够解决所有距离的视力问题的“万能镜”。于是,金婉卿为她配制了一副渐变多焦点眼镜。没想到仅仅两周之后,阿婆的女儿就找到金主任,称阿婆摔倒了,罪魁祸首是这副眼镜导致的,于是渐变镜在金婉卿的矫正生涯中背了一次“黑锅”。
阿婆受伤自己无法来院,金婉卿也无法证实家属的说法。不过金婉卿没有灰心。在一次重阳节的契机,当时作为配镜部主任的她,联合医院工会推出关爱老年人视觉健康活动,进行免费配眼镜的活动。记得当时有20多位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踊跃报名参加。在配镜前,金婉卿特意为他们进行了老花矫正眼镜的科普宣讲,剖析渐变多焦点镜片的优缺点,最后为老人家们验配了渐变多焦点眼镜并强调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初次配戴期间有可能会感觉到戴镜走路的不适应。
几个月后,科室员工对他们进行了电话回访。令人欣喜的是,所有配戴渐变多焦点眼镜的老年人都表示已适应新眼镜,且没有特殊的问题和反应。
“渐变多焦点镜片好处有很多,只是不同人群适应起来有不同的反应。”金婉卿说,但也有很多人对渐变多焦点眼镜还不够了解,甚至都没听说过,其实“配戴多焦点眼镜越早越好,毕竟年纪越轻,老花越低,适应能力也越强,配戴起来舒服些。”
金婉卿主任的临床工作不仅关注老年人的视力健康,在近视防控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她在临床接诊的近视防控案例超过10万人次。曾有一位8岁的高度近视患者在父母的陪同下找到金主任,“当时这孩子近视度数已有600多度,在这么小的年纪还是不多见的。”通过临床近视防控融合多种办法,从夜间OK镜矫正到日间的隐形眼镜的配戴,结合了阿托品的药物防控到最后的后巩膜加固手术,金婉卿力尽最大可能控制小患者近视度数的持续增长。
“原来每年涨200度,目前近视度数增长已大幅度放缓。”金婉卿说,如今小孩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近视900多度,孩子和父母都比较满意。
不只是援疆,更要融疆
2023年5月,金婉卿踏上了援疆之路,开启了长达一年半的援疆之行。
援疆,一直以来是金婉卿主任的心愿。“十几年前,我就向组织递交了援疆申请书。”
作为浙江省援疆第十一批第一期医疗人才的援疆专家,金婉卿担任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视光科主任,同时担任浙江省医疗援疆眼科专科联盟组长。在她看来,临床、教学和科研是当地医疗发展必需的三大“抓手”。
阿克苏气候干燥,当地百姓很容易患上干眼症。为此,金婉卿不遗余力地帮助当地医院门诊开拓干眼症业务,疏通眼科门诊和视光之间的桥梁,多方沟通并重整在当地关闭了数月的眼视光发展公司阿克苏分公司,解决了当地儿童的近视防控处理途径,帮助更多的孩子延缓近视发展,眼视光的援疆项目“以院包科”得以完美开展。
2024年1月,阿克苏小伙小昆(化名)戴上了全疆首个硬性巩膜接触镜,这多亏了金婉卿的技术与坚持。
小昆左眼为重度圆锥角膜,右眼为中度圆锥角膜。这些年来,他视力急剧下降,戴了框架眼镜仍难以得到矫正,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得知小昆即将因为视力问题而辍学,金婉卿和当地团队帮助他报名参加了浙江援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启明行动”。通过前期筛查、评估,眼视光专家团队通过给小昆的左眼进行角膜手术、右眼配戴硬性巩膜镜的方式进行治疗和矫正。
“在浙江援疆指挥部和视光行业企业的支持下,小昆的手术费、巩膜镜等其他费用都是免费的。”看到恢复光明的小昆,金婉卿颇有感触,“祖国的边疆,太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帮助。我做的只是很小的事情。”
由于当地阳光照射强度大,民警和边防人员在站岗时风吹日晒,眼睛很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金婉卿联系了上海一家眼镜公司,为公安人员送去1500副墨镜,还为破城子边防检查站送去50副墨镜。
2024年11月,金婉卿结束了她的援疆之行。“这一年半时间在新疆过得很充实。如今归队了,还是要继续学习眼视光的新业务和新知识。”没有多做调整,金婉卿就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视光门诊岗位,来找她看病的患者依然络绎不绝。
温都记者 李雅
责编 朱斌
审核 周俊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