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象表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浙江省“三育人”岗位建功活动先进个人,温州市推进共同富裕(扩中提低)先进个人,龙港市创新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突出贡献个人。
教育感言: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职业教育打破“成才”天花板。
东海之滨,青龙湖波光潋滟。一座占地274亩的现代化校园——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下称“龙港职专”) 新校区,恰似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龙港新城这片蓬勃的土地上。
这里,机械轰鸣与书声琅琅交响;这里,技能竞赛的锋芒与人文关怀的柔光交融。掌舵者杨象表,以“印多彩梦 育本真人”为教育信仰,在近三十载的职教长卷上,刻下“拓新求是 立本求真”的铿锵足迹,引领学校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行。
“‘一技在手,一生无忧’,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升学有路、就业有门,通过职业教育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梦想,对我来说是一种期待,更是努力方向。”杨象表的教育哲学,始于对职业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
深耕教育行业29年,杨象表在职业教育领域摸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他秉持“印多彩梦 育本真人”的办学初心,在龙港市唯一公办职业学校——龙港职专,构建了以“印”文化为基础的“本真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品德优良(真诚)、文化扎实(真知)、技能精湛(真技)、身心健康(真心)的“四有真人”。
“龙港是印刷城,学校有印刷专业,所以‘印’在学校是有土壤和根基的。”在杨象表看来,“印”对学生来说,还是一种诚信、承诺的教育,“自古以来拟定合同要签字盖章,‘印’代表契约精神,职业教育就要有契约精神。”
杨象表谋划,学校通过“本真教育”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带动全面发展,进而实现“一技成、天下行”的目标。
促进专业与专业、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搭建升学、就业和技术深造的桥梁……杨象表殚精竭虑,“在这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我们办一个专业、引进一个企业、对接一个产业、面向一批高校,只想帮孩子们实现他们的梦想!”
当职业教育打破“成才”天花板,众多年轻的梦想便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杨象表介绍,创办于1992年的龙港职专于2024年9月迁入龙港新城青龙湖畔,占地274亩,在校学生3106人,共70个班级。学校现有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印刷视传、财经幼保等四个学部,下设11个专业。其中,省“三名工程”品牌专业、省示范专业和省实训基地各1个,市级示范专业2个、实训基地4个。学校目前与8所高职院校13个专业建立“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合作办学,并与龙港印刷协会,各地包装、电子行业公司等2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双育人”培养机制。
学校的“本真教育”课程,由明德、博学、精艺、健体四大板块构成,涵盖理论课、实训课、实习课、社团课、研究类、竞赛类等多种类型。如何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传承龙港“中国印刷城”基因?杨象表带领团队依托地域优势,精心打造了学校印刷视传学部,提出“1+3+1”合作共同体育人新模式。
“‘1’代表以学校为主导,‘3’代表以行业为指导、企业为主体、大师工作室为支撑点,最后一个‘1’是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纽带。”杨象表称,这样的模式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产业高度的“立体、综合、多元”育人新格局,让政、校、企、行、社五方联动新机制呈现出蓬勃生机。
杨象表举例,温州市印刷包装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可谓“产教融合的创新高地”。基地总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是浙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印刷产业人才培养平台。通过举办30余个培训项目,培训1700余人次,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600余人次;举办技术研讨活动12场,解决企业生产效率问题23项。2024年,还成功承办温州市首届“印刷机长”职业技能大赛。此外,联合北京印刷学院成立产业学院,成为区域印刷包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随着低空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杨象表带领学校重点打造无人机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持续发力。“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建成四个现代化实训基地,全面覆盖无人机技术应用领域的教学需求与技能实践场景。”杨象表介绍,通过“理论+实践+创新”三维培养路径,形成从基础理论教学到飞行实操训练,再到无人机组装调试、维修保养的全链条教学闭环。
在学校的支持下,一大批职校生“玩转”无人机。学生团队研发的“飞航救生圈”获第38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其空中救援系统已申请专利;“消防救援无人机”项目实现高层建筑灭火技术突破,创新成果获2024年省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在社会服务实践方面,学校成立了“无人机应急服务队”,积极参与平阳蓝天救援队等任务,共执行救援任务12次,成功解救被困人员7名;同时,学校还开展了20余场中小学航空科普活动,服务超3000人次。
“学校坚持以赛育人,让中职学子同样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杨象表欣慰地看到,学生们竞赛成绩斐然,捷报频传,如在2024年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铜奖、“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一等奖等;近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8项。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杨象表在校以“八自教育”协同“印文化”构建德育主题教育,使学生蜕变为人格“自尊自信”、行为“自律自省”、学习“自主自觉”、生活“自立自理”的青少年。
他引领教师团队,围绕德育目标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立德树人。学校常年开展体育节、艺术节、技能节、读书节等活动,举办各类比赛与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学生们参加社团活动十分活跃,尽显青春活力,杨象表笑着称之为“百团大战”。
在校园缤纷多彩的活动中,“技能节”是独具特色的活动。近日,智能制造学部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技能节”赛事活动,设置电子电路安装与测试、无人机项目、MicroPython电阻识别机设计与应用三大竞赛项目。无人机竞技区无疑是全场焦点之一,选手们需要通过模拟飞行软件,完成无人机模拟飞行的任务,精彩赛事赢得阵阵喝彩。
今年5月,信息技术学部开展的“技能节”活动设置了3个竞赛项目,覆盖计算机、动漫等专业,重要赛项之一的板绘设计大赛得到学生们的热烈响应。学生们运用设计软件,将青春视角和校园文化融入作品,呈现出一幅幅兼具创意与温度的海报。同时,在5月底,“王者荣耀”电竞决赛在智能制造学部一楼报告厅举行,活动吸引了14支队伍参赛,场场比赛精彩绝伦。
最近财经幼保学部的“技能节”也圆满收官。十佳歌手、十佳舞者、十佳乐手与短视频大赛,成为学子们绽放光彩的舞台。一个个作品既彰显创意才华,又展现出青春最美好的姿态。
“技能节是学部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动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多彩活动赋能学生成长。”杨象表说,参赛学生们沉着应战、各显身手,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杨象表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他主张打造“1+4+N”的教学创新团队,即一位名师+四名骨干+N名年轻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并聘请包括北京印刷学院袁宇霞教授在内的16位专家担任“大师工作室”的导师,还从行业内部聘请14位高水平技术人才和“名师名匠”担任兼职教师。经过不懈努力,学校教师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3人次、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2人次等荣誉。
搭乘龙港“撤镇设市”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东风,杨象表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提升发展内涵,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成效明显,为龙港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能型人才保障。近三年,学校累计为本地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百余人,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100%。
“生动鲜活讲好龙港职业教育故事,是我的分内事。”杨象表坦言,他希望在“本真”的土壤里,让工匠精神生根,让产业脉搏与青春梦想同频跃动。
多年来,杨象表组织各类创建工作,全力将龙港职业教育打造成县域样板。在他的引领下,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中职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浙江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浙江省中职质量提升工程校企合作共同体品牌项目建设单位”“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6项省级以上荣誉,以及温州市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等6项市级荣誉。2025年,学校的高考成绩更是取得历史性突破。
展望未来,杨象表的目光投向更远处:“龙港是改革之城,职教亦需破界前行。我们将深化‘印’文化内核,构建中高企贯通的‘技能人才成长链’,让每个孩子手握真技、心怀家国。”
来源:《好学少年》周刊第21期
“好学”记者 华晓夏
编辑 子衿
审读 徐卉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