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复,大有可为! 百余位院士和知名专家论道瓯江畔

2024-11-15 20:46 掌上温州客户端 

温都讯 11月15日,2024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科技助残论坛在温州举行。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残联副主席、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中国工程院院士、康复大学校长董尔丹,美国运动科学院国际院士陈佩杰,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刘震,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薛伟等学届顶尖专家领衔参与,中、美、日等国110余位康复领域院士及知名康复专家学者共聚瓯江之畔,共话科技助残领域创新发展。

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在讲话中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科技在改善残疾人生活和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将为残疾人实现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梦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希望广大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精英牢记“四个面向”,充分发挥创新生力军作用,为科技助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在大会上讲话

大会期间正式发布了“科技点亮康复之光”科技助残《温州倡议》,倡议推动组建“康复科技创新共同体”“康复产业发展协作体”“康复人才支持联合体”,助推残疾人康复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还揭晓了运动健康优秀论文、康复科技创新创业优秀成果等,多维展示了科技助残最新进展。

据悉,此次论坛共设1个主会场、14个分会场,探讨话题覆盖智慧康复助残、孤独症康复、运动康复、体医融合、等速技术临床应用等康复前沿领域。

康复需求人群庞大

加速推进康复医学列入一级学科


“如果没有康复学,也许今天就没有我站在这里”,李校堃坦言,2021年的脑出血经历,让他真正意识到康复学的重要性。“不管是对于残疾人群体、老龄化人群,还是亚健康人群,或发生意外事故受伤的群体,身心的康复和社会化适应都非常重要,否则不仅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增加国家医保负担。”

李校堃

根据《柳叶刀》的研究统计,中国已成为全球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康复需求总人数高达4.6亿。预计到2030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将高达65.7%,其中80%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康复治疗。

但与之对应的现状,则是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康复领域人才严重不足,公立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执业医师占整体执业医师不到1%,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比例约0.4:10万,远低于发达国家5:10万的水平,且康复医学招生不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缺乏。

李校堃笑言,近年来其加入“康复学拉拉队”,为推动康复医学发展鼓与呼,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康复医学列入一级医学学科。

“西方的康复学大发展是在二战后,我们的康复学则是由人口老龄化驱动”,李校堃在发言中表示,希望携手多方推动我国建立教、体、医、康、养一体大健康发展生态,为国人健康尽一份责任与担当,树立中国康复学国际影响力。

加快发展康复教育

全国首所康复大学开始招生


自2004年招收首批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学生,经过20发展,温州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已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居全国前8。

据李校堃介绍,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积极投身康复产学研发展,包括持续加强康复医学院建设,基于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和神经康复方面探索助残,通过校企合作助推康养产业化落地泰顺、洞头等。

同时,可喜的是,今年我国第一所康复领域成体系建制的高等教育大学——康复大学正式获批设置。作为新型研究性大学,康复大学具备小而精、高起点、高水平的特点,今年首批招生专业均与一流大学、顶尖科研机构、头部企业等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师资互聘机制,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医教融合,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董尔丹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复大学校长董尔丹在大会上分析道,在康复产业方面,我国目前产业规模较小且发展落后,缺少世界龙头企业,康复大学创办的同时要致力于推动康复领域产业化发展。

美国运动科学院国际院士陈佩杰则从运动康复的角度,介绍了国内高校就体育学与康复学的融合创新,探索推动康复产业发展的又一路经。

陈佩杰

康复产业前景广阔

瓯江实验室领衔温州科研


日益庞大的康复需求群体为康复医疗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温州,瓯江实验室成为科研领衔力量。该实验室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温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科技厅主办,近年来在大康复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

作为瓯江实验室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团队负责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薛伟在大会上介绍了瓯江实验室在康复领域的系列探索成果,如与iRest创建了“iRest智能康复机器人研发中心”,就医工结合的智能康复装备展开联合研发。目前,一体化智能复健机器人关键技术项目,通过生物力学、脑电波、肌群状态等测试,已经可以实现复健机器人的感知-驱动-控制一体化。

薛伟

而正在探索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在外骨骼机器人姿态识别中的应用,目前对人体各种姿态的识别准确率已达96%,展现出优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据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刘震介绍,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始于1960年代,主要有人体增强和康复两大类用途。目前,国际前沿研究聚焦机器人的进一步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和协同化,仍在不断推进发展。

刘震

此外,瓯江实验室还在深耕柔性可穿戴汗液传感器、复合式仿生眼系统、激光陶瓷打印眼科植入物等科研项目,将持续在科技助残、康养健康领域贡献力量。

温都记者 杨晓宴

编辑 曹滢

责编 周俊朗

审核 王蓓

监制 施文洪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