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说”、举办地震避险演练、组织运动比赛……作为一所成立一年多的学校,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瑞安学院(以下简称瑞安学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助力培养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善学善思善实践的技能人才。
据了解,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省属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成功了迈入浙江省一流技师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行列。2023年,瑞安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瑞立集团三方共同合作打造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瑞安学院,培养技能人才,助力“汽摩配之都”成长。
设立瑞安学院 注入新动能
“瑞安学院的成立,将为瑞安汽摩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2023年举行的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瑞安学院揭牌仪式上,瑞安市委副书记、市长秦肖这样说。
为何?
据了解,浙江瑞安被誉为“中国汽摩配之都”,当地人从一颗螺丝钉做起,经过50余年的艰苦打拼和摸索,到2023年实现汽摩配产业产值近700亿,是瑞安最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然而,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技工不好招,高级技工更难招”的声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速度。
为破解技工荒,近年来瑞安开出多剂“药方”——优化招引政策、开设培训班、提高薪酬待遇等,但因引入的数量还远远不够、稳定性不强、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并不高等原因,收效有限,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与其引而难来,不如自己培养,瑞安学院挂牌就是其中一项举措。该学院以政行校企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紧贴本地产业所需,实行量身定制,批量培养。
为助力瑞安汽摩配产业的发展,瑞安学院设置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10个专业,赋能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抓好教学质量 助力成才路
“我们以培养‘国际化标准、本土化培养、特色化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顶层设计为切入点,构建了‘四个体系+一个行动+一套机制’的‘411’工学一体化核心体系。”瑞安学院的院长沈财能说。
“411”体系具体指的是什么?
据悉,“四个体系”是为进一步破解“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而构建,即工学一体化目标、内容、核心学习成果和评价四个体系,在各个教学环节聚焦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呈现可视化的学习成果,让课堂更灵动、更有效。
不仅如此,该学院还实施了实施工学一体化金课锻造行动,并完善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运行机制,以工学一体化课改能力标准为核心,健全工学一体化教师培养与管理机制,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沈财能表示,希望通过打造一整套的教学体系,探索一条浙江机电特色的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落地的全员参与之路。
除此之外,瑞安学院还开展了“红五月”系列活动、组织社团活动、开展“慈善一日捐”……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助力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实施校地合作 联成“一条心”
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更受欢迎?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的需求还有怎样的差距?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催促学校走出去,走进企业,与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我校一直有校企合作的传统,瑞安学院也是如此。”沈财能说,该校通过构建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模式,启动“双进工程”项目、打造“预订单班”等形式,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以“预订单班”为例,用人单位向职业院校“下预订单”,学院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计划等。
与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相比,“预订单班”的优势在哪里?“过去通过招聘来的人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和学习企业的文化和技术,而真正‘来了就能用’的高技能人才却可遇不可求。”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人资行政部部长王亮表示,预订单班的出现,既避免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不完全一致,让学生所学与岗位所需精准对接,又助力企业招录到更多优秀技能人才。
并肩育人,同修教案。随着合作逐步深化,不少优质企业走入校门,成了学校课程的“设计师”和授课者。青年教师王鲜艳就从企业来到瑞安学院任教,在校企之间架起了桥梁。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及时调整和更新专业方向,不断创新性技能人才,以助力瑞安乃至温州经济发展。”沈财能表示。
通讯员:方永丽
编辑:徐奇
审核:胡丹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