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段时间,部分市民经历了一次从“杨(阳)过”到“杨(阳)康”的过程。万一“阳”了怎么办?变成“杨(阳)康”难不难?温都全媒体今起推出“抗阳亲历”栏目,请各位“杨康”讲述自己的抗阳故事,分享自己的抗阳经验。
讲述人:温州高二男生 小翰
经历时间:约5天
今年9月,我转学去了北京一所创新学校读高二。
本月初,我中招了。当天晚上,我怎么睡都不舒服,一直觉得热,关了暖气后还是热得要命。随后出现头疼症状、腿肿胀得如同馒头般,鼻血开始止不住地流。
那漫长的一夜,不管我怎么补充水分,头疼后的阵痛和腿部的酸绞感都让我没法入睡,只能翻来覆去不断看手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时40分,我终于意识到这难捱的一晚告一段落了。我强撑着身体去做了核酸,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后,迅速给我分配了一个没有人的房间。
我昏昏沉沉地睡去,迷迷糊糊中接到妈妈的电话,说接到我的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
在“阳”之前,我看了一些攻略,都说第二天和第三天是最难受的,确实如此。
这一天,我开始剧烈咳嗽、嗓子疼痛发哑,体温一度发烧到40℃。
不过预期中的味觉嗅觉失灵没有发生,就是腿酸疼得特别厉害,连坐下来都觉得疼。当时我手头的药就是板蓝根冲剂和退烧药,还有囤的一些艾灸贴。我查询攻略,了解到要多喝水,保持睡眠,这是有效的笨办法。
于是我频繁去水房接水,尽可能地多喝水,增加排尿,促进代谢,调节体温,预防脱水。
虽然前两天睡不着疼到炸裂,后来我把睡眠时间维持在8个小时,头疼就有明显改善,腿部的酸疼也顺着时间慢慢消退。
我熬过了前三天,慢慢就只剩微小的眩晕和咳嗽。
第四天,体温开始降下来,酸疼感也有明显缓解,症状基本消失,但是测出来仍是弱阳性。
第五天,几乎只剩下咳嗽的症状。再去测的时候,已经是阴性了。
回顾感染新冠病毒的历程,我的体会如下:
如果真“阳了”,不用焦虑和慌张,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多喝水、多睡眠,亲测有用;
但是生病仍然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能不生病就尽可能别生病,大家也尽可能做好防护,戴好口罩,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规律作息。
温都记者 姜瑾瑾 整理
编辑 孙立彭
责编 林剑静
审核 陈侄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