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政厅·公报有约第六期|聚焦4大方面制定16项举措,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2022-07-11 08:55  阅读数:27936

温都讯 7月8日,视政厅·公报有约第六期直播活动如约上线。本期直播邀请到了市教育局副局长朱景高和温州大学副校长王舜,为大学生详细解读《关于进一步推进在温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见》(下简称《意见》)。

该直播系列活动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委员会和温都全媒体联合主办,通过邀请政策制定或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直播宣介、答疑,旨在让老百姓和企业听懂、看懂与其息息相关的惠民惠企政策,推动好政策落地生效。

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9个方面18项大学生“双创”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大学生“双创”文件。

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1076万,创造了历史新高,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据统计,全国应届毕业生中选择创业的仅不到3%。温州是一座双创之城,全市共有11所高校,在校生人数约13.62万人。全市高校大学生“双创”热情高涨,但缺乏系统、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政策引导、生态环境和本土大赛。

正是在此背景下,经过3个多月的专题调研和座谈交流、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我市于今年5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在温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见》,通过政策加码,引导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此次《意见》明确市本级每年整合统筹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推进大学生双创发展工作,在经费上进一步强化了保障。

《意见》的制定出台,主要有三方面作用

据介绍,《意见》共有四个方面、16项具体的政策措施。四个方面分别为加强大学生“双创”教育、强化大学生双创政策、优化大学生双创生态、引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16项具体的政策举措包括:构建创新创业导师体系、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加强创新创业空间供给、完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机制、培育创新创业大赛品牌等。

朱景高表示,《意见》的制定出台,一是推进了机制体制创新,通过整合高校、企业行业资源,校企协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推进双创教育教学改革;二是强化了政策整合集成,包括强化减税降费、普惠金融和保护救助等政策;三是深化了“放管服”改革,《意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生双创项目早期投资,有助于完善双创优秀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机制。

学校教育改革“五管齐下”,赋能大学生创新创业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创“双创”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础。《意见》主要从5个方面支持学校教育。

一是构建创新创业导师体系。推荐“高校创新创业类”名师参评“瓯越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实施高校“创新创业名师工作室”创建工程,探索实施驻校企业家制度等。

二是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成立温州市高校创业教学与研究中心,推进“创新创业金课”研发计划,编写创新创业教育地方教材。

三是打造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对高校现有的创业园、众创空间进行迭代升级,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建立虚拟仿真创业训练平台;获评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称号的,每个项目给予20万~50万元不等的奖励。

在打造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方面,温大早在2007年就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园,专门用于支持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目前已构建了“专业创业工作室-学院创客中心-学校众创空间-社会创业平台”四级创业实践孵化机制,形成贯通专业课内外、创业园内外、学校内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同时,温大已建成18个开放、创新、共享的二级学院创客空间,并在今年刚刚启用的科技综合大楼中专门建设了众创空间;累计建成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场地超过10000平方米。

四是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成立市级政策宣讲团;每年评选约20名大学生“双创”典型人物。

五是校企协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通过校企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共研、人才共育等形式,校企协同开设创业实验班、企业接班人培训班等。

集成五大方面政策,护航大学生走上创业路

从校园到社会,《意见》从五个方面集成政策,护航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一是加强创业空间供给。争取在高校周边创建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打造成“双创”的集聚地;鼓励各地在由政府投资开设的孵化器等创业载体中,以先租后补的形式免费提供一定比例的场地给高校毕业生。

二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符合相关条件的,将会根据实际情况扣减相应的税收。

三是落实创新创业普惠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商业可持续原则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金融服务,落实双创担保贷款政策及贴息政策。

四是落实创新创业保护救助政策。落实大学生弹性学制,建立学分转换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大学生休学创业。

五是推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数字化建设。打通在温高校师生基础信息数据库接口,构建“双创”工作数字化服务平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库,不定期进行线上线下项目对接。

四大举措优化“双创”生态,做好大赛培育和转化落地

创业需要生态,在优化“双创”环境方面,《意见》主要提出了四方面的举措。

一是提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带动作用。联合有关行业企业,创建大学生“双创”实践基地100个,同时要搭建创新创业资源对接平台。

二是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生“双创”项目早期投资,助力大学生“双创”项目健康成长。

三是完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机制。做好大学生双创项目的知识产权确权、保护等工作。拓宽成果转化渠道,促进双创成果转化和创业项目落地。鼓励教师参与学生创业项目,培育师生共创精品项目。

四是推动大赛优秀项目落地。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赛事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在温州落地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将会给予相应的补贴。

同时,《意见》也提出引育大赛,一方面积极争取承接各级大赛,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创新创业大赛品牌,通过办好比赛,用好比赛,为在温高校大学生“双创”提供更大的舞台。

直播中,王舜建议大学生通过“三个一”,充分利用双创大赛提高自身能力,促进项目发展。一是找到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前提需要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科技前沿和项目市场化的“卡脖子”痛点。二是组建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可跨高校、跨学科、跨专业汇聚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三是要保持一颗好的创业心态,不只关注比赛名次,更要关注过程,从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目的。

你问我答

问:温州哪些高校有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成效如何?

答:全市现有普通高校11所,其中9所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实体机构),2所高校(温州肯恩大学、温州商学院)分别成立了涵盖“双创”工作的学生职业发展中心等机构。温州大学等4所高校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称号,在去年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我市高校取得了5金7银10铜的历史性突破。

问:大学生创业有没有一次性奖励补贴?

答:针对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创办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从事个体经营,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个人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问:在各类大赛中获奖并在温州落地的项目,可以享受什么政策?

答: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在县级以上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的优秀项目,在温州市落地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按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分别给予企业2万元、5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优秀双创项目补贴(国家级一等奖的给予50万元补贴)。

问:高校应届生从事个体经营,毕业年度是怎么规定的,具体的减税降费政策是怎么样的?

答:毕业年度指的是毕业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144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问:如果成为大学生创业导师,有什么支持政策吗?

答:文件明确,将推荐“高校创新创业类”名师参评“瓯越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实施高校“创新创业名师工作室”创建工程,每年评选约10个“创新创业名师工作室”,名师享受E类人才同等待遇,一次性给予工作室支持经费10万元。

问:毕业后留温创业,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到有关创新创业的讯息?

答:接下来,我们每年会举办温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系列讲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高质量的交流保障。成立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宣讲团,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每年举办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实践指导等各类讲座交流。大学生在校期间也可以咨询学校创业学院的老师。

温都记者 杨晓宴 实习生 李维维/文 林舒菡/摄

审核 朱斌

监制 周俊朗

新闻+ 市高校创业教学与研究中心成立

为落实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6月24日,温州市高校创业教学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由包括温大在内的11所在温高校共同参与。

该中心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包括做好理论研究,探索、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和特色;做好教学改革,做好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做好创业指导,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助力我市打造创新创业名城和“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建设。

与此同时,该中心还将发挥好决策智库、创新创业经验传承、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落地和创新创业对外交流的作用。

扫码看视频回放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