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飘香、艺术治疗……这家“三甲”精神专科医院与想象中不一样

2022-06-25 17:21  阅读数:23116

你想象中的精神病医院是怎样的?铁门铁窗的病区?歇斯底里的病人?其实不然。6月24日,我市主流媒体人组团来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参加“跟着小康逛康宁”打卡体验活动,通过实地探访+沉浸式体验,感受与想象中不一样的“三甲”精神病专科医院。 

喝咖啡、玩音乐,门诊住院可以这么休闲娱乐 

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让人仿佛置身于五星级大酒店的大堂,挂号收费即享大堂服务。“大堂”中间一台三角架钢琴,自动弹奏出的轻音乐,让心情顿时放松下来。

一楼走廊设有美食休闲吧(如下图),精致糕点、现榨果汁,还有咖啡飘香,大家忍不住点了一杯,还随手在旁边的开放式书吧取下一本书翻一翻。呃,差点又忘了我们身处医院……

我们跟着工作人员“小康”,依次参观了精神科门诊、心理科门诊、儿童青少年心理中心等区域。

“很多厌学的孩子到这里‘日托’,玩得不亦乐乎,舍不得离开。”走进儿童青少年心理中心,我们就像进入“游乐园”,可以尽情地涂鸦、做烘焙、做陶艺、玩音乐、玩游戏等,随处展示着孩子DIY的作品。我们还绕有兴趣地跟着音乐治疗师律禾多玩了一把鼓圈合奏,感受音乐治疗的魅力。体验者感叹道:“不懂音律、不会技巧、随意发挥,第一次打非洲鼓,我在畅快淋漓打鼓过程中,释放了心中的‘负能量’。”

儿童青少年心理中心体验打鼓圈音乐治疗

“厌学、拒学、学习障碍、焦虑、抑郁、自伤等情绪行为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在这里通过艺术治疗可以逐渐调节心理问题。你看,这两张绘画作品是同一个孩子画的,从绘画的色彩中,即能看出心理变化,治疗前画面色彩灰暗阴霾,治疗后的画面色彩明媚斑斓。” 音乐治疗师律禾多如是说。

“小康”介绍,在这里住院的精神心理患者,休闲娱乐活动也是治疗项目,并且内容丰富,可以打桌球、游泳、做陶艺、写书画等。病区没有铁门、铁窗,护士台还是开放式的。每一处细节体现人文关怀,并传递着一个信息: 精神专科医院不是大家想象中 “关病人”的地方,患者能够获得人性化、有尊严的医疗照顾。 

信息化建设领先,创建多个社会心理服务平台 

这台“电话亭”有啥作用?居然可以做心理游戏、翻看心理科普文章、还能在线联系心理医生……大家在了解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时,一下子被“心晴驿站”社会心理服务终端机吸引了。据介绍,“心晴驿站”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旗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杰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设计的智能化心理综合服务平台,作为温州市中小学“温心健康”行动试点项目,目前已有21台入驻温州中小学及高校。深受师生的欢迎,我市一所重点高中强烈要求再配置几台,“一台根本不够用呢”。

“原来医院信息科只有几个工作人员的小科室,现在是百来人的团队在研发运营。”通过介绍,我们获悉康宁医院在精神医疗信息化技术走在国内前茅,不仅用在医院的业务系统、行政管理、互联网医院,而且创建多个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比如在我市学校设立 “心晴驿站”,与瓯海区政法委共同开发重点人员管理态势分析系统,与中科院开发心理筛查机器人,与温医大开发的三色心理预警机制等,为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护航。信息化建设还与国际接轨,与加拿大、英国等多个院士团队开展了精神医学人工智能合作项目,开发运用的AI医生通过微表情就能识别筛查检测者的心理疾病等。

“温州医科大学与康宁医院联合创办我首首家精神医学学院的首届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了;康宁院士专家工作站,与宋伟宏博士正在合作研究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制;瓯海怡宁医院和七都国际康养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听着“小康”的介绍,媒体人了解到,近几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的“蛋糕”做得越来越大,不仅提供从孕婴幼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的专业精神心理服务,而且还涉及科研、康养等领域。这家“三甲”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已经绘就宏伟蓝图,前景可待、未来可期。

温都记者 张晓

审核 王金杰

监制 黄小玲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