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能啊?!”
一个苍老又警惕的声音透过窗户的小缝传到楼道里。
“您好,我们是社区的,来核对一下家里的信息”。
叶萌亲切温婉的“播音腔”顿时让气氛好了起来,她手里拿着一叠表格,专注的等候屋里头的回响。
门打开了,穿着居家睡衣的大爷打量着眼前的两个“红马甲”。叶萌赶紧迎上一步,把表格递到眼前,把笔尖戳着表格上的门户号说“大爷,现在疫情防控,我们帮助社区再来核对一下信息,您这里是自己住的吧?”……“哦,大爷,您还要扫一下场所码” “哦,恁啊”,户主转身去屋里拿了手机,显然用了好多年了,微信用最大字号的,扫了一下场所码,居然手机号都还未绑定,叶萌干脆把手机拿过来,默记了验证码,屏幕上很快跳出了“双绿”,她把手机递回到大爷手里,指着信息条说:“您看,这里会显示您住的1-3幢”。
这里是八仙楼社区的屯前公寓,居民大多以城区的“老温州”居住为主,是个老旧小区,没有电梯,从瓯江吹来的风带着丝丝春寒,直接吹到沿级而上的两位“红马甲”身上,可我们也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家年轻的女主人利索地打开门,马上从围裙兜里掏出手机来,“场所码,我知道……对,我有三个孩子”,女主人脸上洋溢着幸福感,核对信息准确无误。她的丈夫是汽车教练,早出晚归,她则是带三个孩子的全职女主人。
温报集团战疫先锋队3月23日上午一共有三个小组的15名党员汇集在八仙楼社区,我来自集团第八小组。23日的志愿服务分成两部分——三分之二各自搭档成“二人转”,去屯前公寓“扫楼”,三分之一在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出发前,集团党委书记、杨雷社长来看望大家,嘱咐我们要在社区分配的岗位和工作中勇当先锋、尽职尽责,严守防控纪律,下沉工作中要切实保护好个人安全,确保“带着责任去、带着平安回”。八仙楼社区书记周淑华布置了具体工作,网格员指导工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我与集团来助力的机关纪委书记叶萌搭档,我们可以说是“老搭档”了,曾经一起主持的搭档、一起朗诵组合。
我们负责3幢的三个单元楼,一共敲了34户门——每扇门的背后,都是一份生活,有因为疫情居家办公的,有为了孙子读小学而租住的,有女儿照顾年迈的父亲的……居然还敲开集团同事的家门:我在表格上看到章魁波(温州新闻网)的名字,他老婆边打哈欠边说,孩子昨天夜里发烧去医院就诊了,要验了核酸阴性才能离开,都天亮了,魁波一夜没睡就去上班了,我请了假在家里照顾孩子……
一路下来,好多家门都没打开,因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但凡在家的,我们说明了来意,都很配合很理解。只是有一家(2楼)门还没敲,里面的大狗就猛烈地叫起来了,我的搭档花容失色,赶紧跑上楼去。
忙好回到社区的时候,其他小组都已经完成了,正好有阳光,大家拿着“战疫先锋队”的旗子在合影——参与真的是一份快乐。
“你记得真仔细,还给网格员写了小结”,我对叶萌说。
“嗯,拿起来了就做详细点吧,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对得起这几个小时”。
温报集团战疫先锋队第八组 朱闻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