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讯 近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来了一个新朋友——“113N”数字污水零直排平台。新朋友的到来,为全区污水治理带来了一场革新。污水偷排漏排有迹可循,管网破损、老化、堵塞等问题可以精确诊断,污水超常规排放有预警,问题溯源准确高效。
整合各部门管道数据,成立全域管网数据库,24小时监控全域污水流向以及管网压力、流量、漏损等动态信息,通过自动预警、精准定位,让排水问题从发现到跟踪、处理实现高效协同的治理模式。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环保处李宗艳介绍了“113N”数字污水零直排平台的精髓。
李宗艳说“排水管深埋在地下,什么时候破损了,堵塞了,我们没法得知。污水治理成效一直不好,找不到问题源头。这些都是曾经治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也是让我们束手无策的难题。”
“通过地面检查井,我们将移动探测器放入各路管网,通过无线信号衔接,探测器在管道的行踪足迹会直接反映到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借助4K高清镜头,管道的‘身体状况’会一目了然反映出来。你看这些小红点,都是管网预警点。这段管网大概率存在破损、老化、堵塞等问题。”李宗艳指着屏幕上的小红点说道。
平台细分了管线管理,缺陷管理,项目管理,监测预警,地块分析等多个模块。李宗艳说:“现在检测企业偷排漏排污水方便多了。如果某段管网的化学需氧量含量超标,监测预警系统会发出报警信号,平台的监测曲线会出现峰值。通过系统自动溯源,定位存疑管段,结合现场水质取样检测,我们就可以较好确定排污源头。按照过去,仅排查污源就要花费5天以上,借助数字污水零直排平台,溯源工作时间可压缩至4个小时。”
追踪溯源,监控管道,数字污水零直排平台的功能可不止这些。全域某个污水厂进水量超负荷,数字平台将会根据检测的管道污水流量反馈至调度中心,进行不同污水厂污水调配引流,保障各污水厂正常荷载运行。
任务自动分析和分解派单,事件过程全程“云端”运行,有迹可循。数字污水零直排平台的投入使用,摆脱了原来“九龙治水”的尴尬局面,实现审批与监管、建设与运维等多部门间的联动协同。
截至目前,全区已实施 61套物联设备监测站点,累计建成2058公里管网测绘数据库,整治提升排水管网300余公里,修复了77677个管网和设施缺陷。
下一步,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将引导企业在废水预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加大投入,运用“物联网+GIS”技术实现企业污水排放动态监管预警全覆盖。通过平台数据化管理,全区每年预计可节省排查、勘测等建设经费约300万元,节省排水管网维养和污染源调查等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约500万元。
温都记者 陈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