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镇青春 | 南麂:两路并行 三线推进 绿色打造“中国最美海岛”

2021-04-29 09:37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24416

编者按

初心如磐,百年风华。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年。在这个特殊时刻,乡镇街道作为温州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尤其关键。

4月26日,市委书记陈伟俊在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活动上强调,快马加鞭抓推进,心无旁骛抓落实,在换届之年干出新风采创出新业绩。

体虽小矣,功莫大焉。作为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正是散布在瓯越大地上的乡镇街道,构成了温州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底盘。其“托底”之用、“固本”之效、“支撑”之力,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也是展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终端地带”。一乡一镇一街道,美美与共,汇聚成温州全域之美,展现的是温州“重要窗口”的最美风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温州都市报创刊20周年之际,本报全媒体推出《百年风华·镇青春》大型主题报道,聚焦乡镇街道的求实之风、创新之举,展现其不断提升的魅力、活力和实力。

镇青春,正青春!

翻开温州地图,沿着东海岸向远方眺望,被碧海蓝天环抱着的南麂岛,似一颗海上明珠,美得不可方物;“碧海仙山多奇妙,天空海阔多逍遥……”一首南麂岛民口口诵唱的岛歌,仿佛诉说着这片犹如世外桃源般的仙境,令人心驰神往。

自然资源禀赋的南麂,坐拥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十大最美丽岛屿三张“金名片”。近年来,南麂镇不断筑牢基底,靠海吃海又养海护海,逐渐走出了一条产业经济与海岛旅游“两路并行”的绿色发展之路。

强基础、补短板

扎牢海岛高质量发展“篱笆”

孤身于海上,虽有旖旎风光为伴,但基础设施建设却是南麂镇的最大短板。“每到夏天旅游旺季,岛上时不时就停电,游客来了我们只能提醒他们多用电风扇、少开空调。”在南麂岛上从事民宿生意的吴勇士说,长久以来,电就是岛上居民的“奢侈品”。

受地理位置和技术条件限制,多年来,南麂岛始终以柴油、风力、太阳能等方式进行自给自足的独立微电网模式供电,支撑岛内2000多名居民的生活用电,面对日益兴起的养殖业和旅游业却是力不从心,无法负荷。

民众有呼声,党委政府就有行动。2019年11月底,南麂岛新建的35千伏变电所投运,投入2.8亿元的南麂岛与大陆联网工程正式通电,彻底解决了岛上用电难的困扰,也结束了南麂岛全省建制镇电力“孤网”的历史。

据南麂镇政府预测,在充足、清洁的电力能源支持下,南麂岛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渔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将打破用能瓶颈,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南麂岛每年经济收入将增加4000多万元。

除了用电,基础交通和用水等也在近年得到改善,为岛上居民民生福祉增添厚重保障。2020年8月,投资6000多万元的全岛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投用。这条全长22公里、被央媒多次冠以“彩虹公路”的新晋网红打卡点,成了游客登岛旅游的首个目的地,还成功入选市级“四好农村路”。同月,投资6200万元的南麂港航便民及游客服务中心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原本乱糟糟的候乘环境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可同时容纳1000多名游客的宽敞休憩区,有力地提升了海岛的旅游品质。

“去年以来,自来水厂提升工程、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等都在持续推进,岛上居民用水紧张也将有效缓解。”南麂镇相关负责人说,坚定不移推动强基础、补短板工作,在现有基础设施条件下,实施全岛全电、淡水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等工程,将是镇党委政府为南麂高质量发展扎下的最坚实的“篱笆”。

乘势而上

打好大黄鱼、海岛旅游这两张产业发展牌

有了基础建设作为保障,南麂岛的产业发展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作为南麂的金字招牌,南麂岛大黄鱼的名声如今早已是家喻户晓。2016年,南麂岛大黄鱼以其优异的品质“游”上G20杭州峰会的国宴餐桌,成为温州特色农产品的代表和行业标兵。

这得益于南麂镇多年来对大黄鱼产业“抓源头”式的点滴培育。在国家惠农政策大力支持下,南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做好“南麂岛大黄鱼”的品质、品牌两篇文章,通过推广深海网箱养殖、成立大黄鱼协会、实施品牌保护工程、开展系列推介会、举办大黄鱼节活动、实施南麂岛海洋牧歌田园综合体建设等,让大黄鱼产业整体得到迅猛发展,在省市各类农博会上荣获多项金奖。

对此,南麂岛大黄鱼养殖协会首任会长吴加将深有体会。从靠养海带维生,到出海打渔,再到“洗脚上岸”搞养殖,吴加将见证了南麂岛海水养殖业的每一个脚印。如今吴加将和村民们已用上深水网箱养殖苗种,各类保险和政府拨款补贴,为养殖户解除了后顾之忧。吴加将还带领养殖户们统一进行大黄鱼育苗、规范养殖标准、监督养殖品质,还统一制作商标和广告推广。

2020年,南麂镇被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是温州地区唯一上榜的乡镇。目前,南麂镇共有大黄鱼养殖公司10家,协会入驻单位73家,从业人员300余人,拥有深水抗风浪网箱235个、养殖面积达500余亩,养殖大黄鱼产量约2000吨,年产值超2亿元。该镇已成立黄鱼办,南麂海洋科研中心正在筹建中,还与浙江天采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新云采消费助农计划”大黄鱼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南麂岛大黄鱼的消费市场。

海岛旅游是南麂的另一大支柱。今年,南麂镇提出以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岛为目标,加快推进海岛风情示范带建设,特别是大沙岙、三盘尾、司令部等景观的提升。通过引进知名高端民宿品牌,补齐岛上住宿条件差的突出短板。

“海洋科教馆项目计划在暑期之前对外开放。”南麂镇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南麂岛的旅游旺季,必将给游客另一番与以往不同的体验。另外有了用电保障,全岛亮化工程实现动态灯光秀,也让南麂岛的夜晚多了几分精彩。

“海、路、村”三线推进

全域环境大提升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稳步跟进,南麂此番迎来难得的产业发展机遇,与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密不可分。南麂人知道,南麂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环境好、最大的资源是自然风光美,由美丽海岛孕育而出的美丽经济,是推动当地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就不难理解,南麂镇党委政府为何始终将环境提升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南麂岛的环境提升,按照“海上、路中、村里”的总体思路,以“海陆”两栖、360度无死角的方式,建设“中国最美海岛”。

用于淡菜养殖的泡沫浮球,曾是养殖户们的“宝贝”,一年收成全靠这些器具。不过,这些浮球在台风季节的抗风险能力较差,还给碧蓝恬静的海面添上了密密麻麻的白色视觉污染,大煞风景。

去年,南麂镇出台《海水养殖禁用泡沫浮球(桶)的通告》,在财政资金的有力引导下,对1500多亩的淡菜养殖区各类传统网箱和养殖筏架进行景观化改造,把视觉污染变成海上景观,南麂的海面也变得整洁统一。

“南麂南麂,美丽的风光,破烂的村庄。”这是不少游客对南麂岛的一句调侃话,却戳中了海岛村容村貌的软肋。由于政策性限制,南麂岛上的村庄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仅外观形象不佳,房屋质量也存在明显缺陷,提升居住环境迫在眉睫。

2019年以来,以特色村庄建设为目标,南麂镇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全面启动了码头、大沙岙、三盘尾等核心景区房屋征收工作。目前,南麂旧村改造一期5个自然村房屋基本清零,共计征收房屋700多间,并完成相关区域房屋拆除平整,新建17间安置房用于岛内人员安置。

作为旅游和度假胜地,岛内公路沿线的环境优化,是南麂岛迎接八方游客的第一道门面,也是串联各大景区的主动脉。去年以来,南麂镇重点针对码头至三盘尾等道路沿线,实施道路沿线景观再提升和重要节点形象再塑造,形成多彩立体式生态景观和集聚人气网红打卡点;在渔村民居里开建地标性建筑,梳理房屋和道路机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村庄靓丽风景线。

“以前,大沙岙海滨浴场的沙滩上,随处可见各类违建和乱点,现在都不见了。”游客周先生时隔三年再次来到南麂岛度假,看到眼前的变化,连连竖起大拇指。

如今走在全岛公路的任一沿线节点,都能看到对标绿地公园式的环境整治提升,以往很多的乱点、疤点,都变成了景点。目前,全岛正在实施弱电上改下工程,未来航拍南麂的风光照上,再也不会出现“蜘蛛网”缠绕的尴尬背景了。

温都记者 朱斌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