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筑是凝固的语言,设计是流动的华章,凝结着设计师的独具匠心,记载着一座城市的沧桑巨变和似水流年,在新时代下,设计师与城市建设共融共生,擘画着城市发展的壮阔画卷与绚丽人生华章。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打造高质量人才生态是涵养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筑巢引凤是厚植俊采星驰环境的肥沃土壤。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战略,在设计领域亦如是。今起,温州都市报全媒体联合温州设计集团推出“筑梦蓝图 设计未来”系列报道,分享在温州设计集团“六大举措助推人才强企”党建样本工程下,优秀年轻设计师们的精彩向阳成长历程。
这段时间,大家在市区行进至江滨西路与瓯越大桥附近时,需要绕道通行,因为灰桥浦桥正在应急抢修,桥梁维修将江滨西路“分割”为东西两段,桥上无法通行车辆和行人。作为温州市区主干道上的一座桥梁,灰桥浦桥从2020年2月发出危桥警报到最终应急抢修通车,预计需花费9个月时间,其中参建各方都在呕心沥血抢抓工期,其中桥梁设计团队——温州设计集团市政设计院桥梁团队就是其中之一。
跟踪危桥十年,加班加点完成设计方案
来自湖州南浔的谭兴丰,作为新温州人,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因为理想和爱情,来到温州设计集团发展。“我的研究方向是新建桥梁和旧桥加固,温州跟我的家乡南浔一样都是水乡,有着很多桥梁,来这里工作就像在家乡一样亲切。”谭兴丰说。
2016年,由于瓯越大桥建成通车,江滨西路作为城市主干道,交通流量剧增,灰桥浦桥也由最初设计的7车道升级为11车道,“身体”不堪重负,成为一座危桥。“当年,为了节约成本,温州桥梁中就有不少像灰桥浦桥这样的斜腿桁架拱桥,在两侧桥台薄弱的地基处理和重载等因素叠加下,桥梁水平力加剧,最终演变为危桥。”谭兴丰解释道。
2012年,管养单位对灰桥浦桥主梁进行过加固,谭兴丰也参与其中,加固完成后顺利通过荷载试验。
正是这次桥梁加固的参与,有心人谭兴丰便一直跟踪着灰桥浦桥这座危桥的动向。
转眼过去多年,灰桥浦桥带“病”服役到今年2月。2月25日凌晨,灰桥浦桥发出“病危”警报,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专家会诊,对灰桥浦桥进行全面诊断,意见结果需马上全面封闭。“2月26日,我和我的团队从上午9点一直到晚上9点共参加了三场不同部门的会议,专门讨论灰桥浦桥能否通车、如何封闭、怎么抢修?”谭兴丰说。其实,作为主干道上的一座桥梁,重建不仅仅是桥梁本身,还涉及管线迁改,桥上的管线有市政、电力、综合通讯、燃气等,工作量占到总工作量的50%左右。
如灰桥浦桥这样的桥梁重建工作,在平常设计过程可能需要持续两至三个月才能完成。然而,事出突然,加上谭兴丰及其团队一直跟踪灰桥浦桥的动向,对相关情况比较熟悉,经过连续奋战,只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完成设计工作。“我们早一天完成设计,灰桥浦桥就会早一天通车,市民也会早一天有个顺畅的交通环境。”谭兴丰说。
通过对灰桥浦桥病害的研究,谭兴丰团队将重建的灰桥浦桥设计为受力更好的两跨简支梁桥,按照目前的施工进度,灰桥浦桥有望今年底完成抢修。
连线海外设计师让塘河景观桥成网红点
加固病桥和危桥,只是谭兴丰及其团队的一项工作。随着市区这几年的大建大美,新的交通干道不断涌现,其中不少桥梁需跨越温瑞塘河。龙方大桥就是其中一座按照“南塘网红点”“南塘地标”标准打造的在新建桥梁。
正如此,相关部门邀请了闻名全球的丹麦设计师团队对龙方大桥进行建筑设计,桥梁的结构设计由温州设计集团市政设计院操刀,而谭兴丰就是负责这座景观桥的主要设计师。
“外方设计师负责的是龙方大桥的建筑设计,桥梁的整体结构设计由我们做,双方需要不断地沟通,才能实现最佳效果。”谭兴丰说。对于谭兴丰而言,跟外方合作还是第一次,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理解外方的设计理念,并最终完成结构设计,将这座景观桥完美落地。
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谭兴丰及其团队与外方沟通时,并不顺畅。“桥梁设计中涉及很多专业问题,一开始双方用邮件的方式沟通,但很多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最终需要通过视频会议解决。”谭兴丰说,由于时差、工作时长、服务收费等因素影响,通过多次沟通协调后最终确定在每周一的下午与外方视频会议,而每次的视频时间只有3个小时。经过5次会议,在谭兴丰和他的团队充分的准备下终于将相关问题解决,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设计意见,中方的专业也得到了外方的充分认可。
“外方对龙方大桥景观灯设计,从结构设计角度比较难实现,我们提了新的建议,通过与泄水孔的结合,使景观灯设计更合理,得到了外方的肯定。”谭兴丰说。
目前,总长380多米的龙方大桥施工正在有序推进,有望在今年内贯通。“这座桥建成后会非常漂亮,未来肯定会成为南塘的网红点。”谭兴丰说。
建筑结构齐上阵,未来温州的桥梁会更美
水乡温州的桥梁多,自古闻名。据《永嘉县志》记载,市区共有桥梁420座,仅信河街就有桥梁多达72座。
当然,早年不少桥梁已成历史。而今,温州城区的桥梁并未随时间的推进而减少,反而随着城市的扩张,在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温州主城区在2015年时就有大小桥梁约2700多座。
在温州城区的数千座桥梁中,凝结着像谭兴丰他们这样的设计师的汗水,他参与新建和修复的桥梁已达140多座。“2016年至2019年,是温州城区的道路整治年,需要修复的老桥比较多,每年最多时会有七八座D类和E类的桥要加固维修。”谭兴丰透露。
从谭兴丰的调研看,温州的市政桥梁以简支梁桥(平板桥)为主,因为拱桥并不适合温州的软土环境,容易成为危桥、病桥。
为让温州河道上的桥梁更美观,谭兴丰及其团队在设计桥梁时,在各方面允许的情况下,会一改简支梁为主的传统,创新考虑景观效果更好的连续梁、钢结构桥等,像南浦桥、开源路桥、康强桥、妙鸿桥等。
同时,温州设计集团通过内部协同,充分发挥专业综合优势,将桥梁设计做精做细。有景观需求的桥梁逐步由专门的建筑设计师设计,而谭兴丰及其团队则主攻桥梁结构设计。“原来,桥梁建筑与结构均由我们团队设计,结构设计往往在外观上放不开思路,桥梁外观看起来会比较保守,不够美观。”谭兴丰如是说。据了解,将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融合的方式,在2017年瓯海中心区一座景观桥设计时进行了试水,这座景观桥建成后也受到了各方的不少点赞。
“景观桥梁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之间融合发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谭兴丰认为。毕竟,当前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作为城市道路中不可或缺的桥梁,也需要更好地融入美丽的城市环境中。
温都记者 郑俊杰
通讯员 林超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