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绣花功夫!鹿城特色文旅激活城市更新动能

2025-10-11 18:35 掌上温州客户端 

近日,鹿城区东浦小村、五桐里等7个旅游业“微改精提”项目集体亮相,成为市民与游客新晋打卡地,为鹿城文旅注入全新活力。

莲礼湾吸引了大批市民游玩。苏巧将/图

在鹿城,一场更新实践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推进。从历史街区的活态传承,到工业遗存的创意再生,再到寻常巷陌的品质升级,鹿城区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的绣花功夫,推动文旅项目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让文化真正成为城市更新的“软实力”与“硬支撑”。

政策赋能,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

2024年8月,鹿城区政府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特色文旅消费新业态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民宿+”“小酒馆+”“小剧场+”为重点,打造“夜鹿城·最温州”文旅品牌。计划到2027年,新增百家特色民宿、小剧场与小酒馆(茶咖),构建具有“时尚潮、鹿城范”的夜间消费体系。

这些新政策通过放宽民宿准入、鼓励小剧场常态化运营、支持外摆经营等举措,不仅激发了市场活力,也促进了城市存量空间的更新。在五马历史街区、朔门古港遗址、南塘文化旅游区等重点区域,一批兼具文化底蕴与时尚气质的文旅项目渐次落地,成为市民休闲与游客体验的热门目的地。

项目焕新,老空间承载新功能

在政策引导下,一批“微改精提”示范项目快速推进,成为鹿城城市更新的实践新样本。

徐宅大屋

江心屿英国驻温领事馆旧址3号楼的MOJ咖啡,将百年外交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红砖墙与拱形窗延续复古感,内部充满现代设计感,这里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店。徐定超旧居改造的“观茶·徐宅大屋咖啡店”,在保留浙南民居格局的同时,植入茶道、咖啡与艺术展陈,让老宅焕发新生。谯楼、郑氏民居等老建筑也通过陈列更新与文创植入,实现从“空间闲置”到“文化地标”的转型。

工业遗存也成为潮改目标。以东屿电厂有机更新项目为例,通过保留主体厂房、煤粉仓、烟囱等历史构件及4号发电机组,打造东屿工业遗址公园,构建集工业记忆、创意办公与都市休闲于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而由冰箱厂改造升级的智慧谷文创园,则推出“五桐里”主题街区,将施工围挡变为“漫画步行街”,吸引年轻群体打卡互动。

街区的激活更接地气。东浦小村汇聚50多家美食店铺,打造“味在东浦·潮玩新生”主题片区;五桐里以“Chill文化”为内核,通过墙绘、装置、非遗元素营造出松弛自在的巷弄氛围;莲礼湾则依托温瑞塘河,构建“爱情河廊”主题动线,成为市民夜间漫步的理想场所。  

图片6.png

文旅融合,构建主客共享新格局  

鹿城的城市更新,通过“文旅+”模式的系统实践,推动文化资源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塑造“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城市氛围。

七都街道樟里村借势瓯江风光,打造江畔音乐会品牌,吸引音乐工作室、独立书店与特色民宿集聚,定期举办的户外音乐节与艺术市集,让曾经的“江中孤岛”蜕变为融合自然、艺术与生活方式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南塘的“南堂戏宴”将戏曲表演与餐饮体验结合,打造沉浸式国风空间;猛果剧场、时代戏剧工厂等近20家小剧场通过常态化演出,极大丰富了城市夜间文化供给。依托“宿在鹿城”品牌,推动民宿与非遗、民俗、研学等多元业态融合,建设白鹿城精品民宿集聚区,延伸文旅消费链条。

从政策引导到项目落地,从空间改造到业态培育,鹿城区以文旅为触媒,推动城市发展从“拆改留”向“微改精提”转型,实现文化传承、经济活力与民生改善的协同共进。鹿城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微改精提’不仅是空间焕新,更是民生提质、文化复兴的系统工程。”

温都记者 叶锋

编辑 孙立彭

责编 林剑静

审核 陈侄辉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