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绿 出门即景 智慧赋能 温暖宜居 温州:以绣花功夫雕琢宜居之城

2025-10-09 22:18 温州都市报 

国庆中秋假期,温州“满城繁花”,向八方来宾呈现了焕然一新、绿意盎然、繁花似锦的城市新风貌。

近年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以筹办温州园博会为契机,将精细化融入城市管理的各领域、各环节,持续推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级跃升。一座“推窗见绿、出门即景、智慧赋能、温暖宜居”的品质之城,正以前所未有的清晰面貌展现在市民面前。

增绿提质,构建全域生态绿网

温州将城市绿化作为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的核心抓手,系统推进全域增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持续扩大城市绿色空间。

截至目前,温州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152.4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5.33%,完成新改建公园绿地项目639处,打造全龄友好的口袋公园263个,开放共享绿地43处、草坪面积400余公顷。

在景山森林公园,该局公园管理处不仅优化了护国寺山坡、营盘山牡丹芍药花林等关键节点,还引入了与杭州西湖景区的蓟马生物防治合作,推动养护专业化。同时,近2300块植物科普标识牌融入了茶花园等专类园,让游园过程成为一场科普活动。

精雕细琢,描绘城市颜值新篇

今年以来,全市已阶段性整治各类环境问题12万余个,圆满完成了20余场重大活动保障任务。针对城市管理的“痼疾顽症”,温州结合数字城管“半月一主题”巡查,深入开展“十乱”整治,严厉查处建筑垃圾乱倾倒、侵占绿地等行为,今年已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8.8万件,以法治力量守护城市之美。

温州动物园通过智能客流显示、馆内限流、设置人性化排队通道与降温设施,联合多方力量疏导秩序,确保了游客安全舒适的游览体验,让“序化”成为“美化”的坚实保障。

不仅如此,每到傍晚时分,市区瓯文化餐厅·溢香厅、美乐食街、东山海鲜楼等酒店将原本仅供堂食的菜品以家常熟食形式“搬”到店外,卤猪蹄、清炒时蔬、葱香鲫鱼等30余种家常熟食琳琅满目,吸引往来市民争相购买。

在“外摆经济”大放异彩的同时,“执法助企”行动也在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在平衡民生需求和市容管理之间,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以包容审慎原则推进首违不罚、轻微免罚,让企业感受到执法的温度。

光影赋能,点亮夜间经济新引擎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市38万余盏路灯设施的LED改造率已达99.6%,智慧化控制率达82.6%。温州市智慧照明监控平台经过15年发展迭代,实现了对市区1000余台配电箱、132万盏景观照明和5万余盏路灯“一把闸刀”统一管控。

这种“低碳+智慧”的亮化管理,产生了多重效益。一方面,通过制定科学的《全市景观照明启闭方案》,在满足市民夜间出行安全和景观欣赏需求的同时,实现了显著的节能降耗。另一方面,精心打造的“照明+文化”场景,将地方文化符号融入光影艺术,提升了夜间经济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有效带动了沿线商业客流的增长。

数智驱动,重塑城市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我市通过构建“智能感知+智慧大脑”的双轮驱动模式,显著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智能快速巡查车、无人驾驶巡查车、空中自动巡航无人机等前端信息采集设备投用,通过深度应用AI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店外经营、暴露垃圾、车辆违停、市政设施损坏等常见城市管理问题,构建“空地一体、人机协同”的三维立体采集巡查网络。比如,依托无人机动态巡查及“视觉+业务”双重算法,在娄桥街道安桐东路自动捕捉上报雨水箅子破损案件,仅用时2小时处置到位,较传统人工巡查模式缩短80%。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汇聚了城市管理、公用事业、应急等部门的6830多万条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自动生成高发问题排行榜和热力图,直观呈现问题分布的“峰谷”时段与区域。这使得管理资源能够从“普遍撒网”转向“重点捕鱼”,处置效能提升超过30%。

温都记者 蒋文泽

通讯员 温综宣

编辑 孙立彭

审读 郑凌

责编 潘达源

审核 王冰

▲《温州都市报》2025年10月10日02版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