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多地花式“宠客” 温州文旅如何破圈?

2025-09-29 08:21 温州都市报 

国庆中秋长假即将开启,为接住这场一拨泼天的流量,我市各地纷纷推出了游玩攻略及各种优惠政策。如航空游客凭抵达站为温州机场的有效飞机票以及个人身份证件,7天内可享受30个收费景区景点免门票,13个景区景点门票和项目5折及以下优惠权益;温州全域可免费游览的景区景点达80个……

面对群众出游的黄金时段,在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宠客”优惠的当下,温州还应该如何利用文旅优势,助力“双万”城市建设?本期《代表在线》栏目来听听人大代表们有哪些好建议。

▲市人大代表、浙江恒庆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定献

打造有标志性的文旅产品

打响温州文旅品牌

冯定献说,温州作为山水诗发源地,文旅资源丰富。“说到山东淄博,大家就会想到烧烤,说到温州,大家可以想到很多场景,比如楠溪江、雁荡山等,然而温州文旅产品虽丰富,却缺乏有标志性的。”

冯定献建议,要集中资源,打造一款有标志性的文旅产品,打响温州文旅品牌。此外,温州是文旅资源大市也是开放强市,在外温商是温州打响文旅品牌的活招牌。建议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借助华侨优势,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邀请侨胞中的文化学者、旅游专家参与本土文化资源梳理;以戏曲文化、瓯越文化为核心,联合海外商会、侨胞社团力量,举办国际文化研讨活动,集思广益打造融合非遗传承、历史故事演绎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游;鼓励华侨回乡投资兴业,开发特色民宿、文化创意工作室等,将海外先进旅游理念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让游客在住宿、购物环节也能沉浸式感受瓯越文化魅力。

▲市人大代表、乐清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心园林绿化管理所副所长 童伶俐

借园博会东风

深化文旅融合、丰富全域旅游产品

第十五届中国(温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2026年4月至7月在温州举办,作为展示城市园林艺术和生态文明的国家级盛会,园博会的举办不仅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在文旅方面也大有可为,比如可通过汇聚各地特色景观和优秀园林设计理念,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观赏体验,吸引游客。

“园博会不仅是一场园林艺术的盛宴,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应深入挖掘园博会的文化内涵,将其融入温州全域旅游的规划和推广中,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和线路。”童伶俐说。

童伶俐建议,要借助园博会东风,深化文旅融合,丰富全域旅游产品,比如以园博园区为中心,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高旅游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加强市域公共交通与园博园区及其他县(市、区)各个分会场、重要景区、景点的衔接,方便游客出行;完善旅游设施:在园博园区及周边区域,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如增设旅游标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停车场等,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要结合园博会主题,打造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如举办温州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文艺演出、民俗风情集会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在园博园区、分会场及周边区域,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如生态农业旅游、红色旅游、亲子旅游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等。加大宣传力度,让世界认识温州、了解温州,提高我市知名度。

▲市人大代表、温州开放大学教师 谢瑞霞

以“全场景便利+精准化补贴”为导向

打破优惠人群限制

在谢瑞霞看来,让不同出行方式的游客均能享受温州“诚意”,同时缓解假期交通压力,有助于温州文旅破圈。她建议要以“全场景便利+精准化补贴”为导向,打破优惠政策的人群限制。

在交通方面,可借鉴敦煌、常州经验,国庆期间全市公交免费,并开通“机场/高铁站—热门景区”直达专线(如江心屿、雁荡山、楠溪江),增设“景区间免费接驳巴士”,串联雁荡山、楠溪江、百丈漈等核心景点,解决“景点分散”痛点。扩大“外地车首违免罚”范围至所有轻微违章(如未按导向车道行驶、临时违停),以短信提醒替代罚款。

同时,可打造温州数字文旅普惠平台“温情卡”,游客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申领,资格覆盖航空、高铁、自驾等客群,支持无感登记与权益核销。整合30家国有景区免票、酒店民宿折扣、瓯菜美食券、浙BA赛事门票兑换等权益,新增“商圈满减”“非遗体验抵扣”,实现“一卡在手,全城畅享”。基于LBS技术(位置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实时推送附近优惠活动、景区客流预警、个性化路线推荐(如亲子游推荐楠溪江古村+稻田艺术节),变“人找优惠”为“优惠找人”。

微信图片_20250929163232_4_414.png

▲市人大代表、苍南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副主任 任远

市人大代表、苍南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副主任 任远

抓住传统节日旅游热契机

打造多元场景提振消费

在宏观经济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而国庆中秋旅游热,作为拉动消费的黄金节点,对于温州全力打造全省第三极至关重要。

因此,任远建议,一方面要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比如以五马街、南塘街等商圈为核心,打造特色夜间消费街区。举办夜间集市、街头艺术表演等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夜间消费;深度挖掘雁荡山、楠溪江等自然景观与南戏、瓯绣等文化资源,推出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旅消费产品。

另一方面,要培育消费新业态,引领消费潮流,比如鼓励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本地电商平台发展。举办线上购物节,发放数字消费券,促进线上消费。引导企业利用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兴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激发消费者购买欲;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推广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等绿色产品。对购买绿色产品的消费者给予补贴或积分奖励,鼓励消费者践行绿色消费理念等。

此外,还需要提升消费服务质量,优化消费体验,比如加强商圈周边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增加停车位供给。升级改造商场内的休息区、母婴室、无障碍设施等,提升消费者购物舒适度;建立健全消费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对商品质量和服务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温都记者 蒋文泽

编辑 金慧君

审读 郑凌

责编 吕进科

审核 王冰

▲《温州都市报》2025年9月29日03版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