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讯 8月11日,温医大附二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全身乏力、下肢瘫软、呕吐的19岁患者小林(化名),医生问诊后发现他的发病原因居然与运动后大量出汗有关。
当天气温30多度,小林爬山出了一身大汗,爱喝茶饮料的他,一口气干了一瓶冰红茶和一瓶绿茶,下山后他回家冲了个澡就直接钻进空调房,没多久,小林爸妈就发现小林在房间狂吐不止,手脚一点都动弹不得,最初以为是中暑了,轮番对小林的肘部、喉部进行掐揉,结果一点用都没有,这才赶忙送医院。
来到温医大附二院急诊抢救室时,小林已经完全不能动弹,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急诊科医生吴和询问病史并查体后初步考虑是低钾血症,立即进行床旁血化验,让医生意外的是,血气分析机直接 “爆表”,出现“无法分析”,后来经过医生的“强制检测”,才测出他的血钾只有1.21毫摩尔/升(正常范围3.5-5.5毫摩尔/升),已经到了危险值,这才是呕吐、乏力的真凶。原来,大量出汗会带走钾等电解质,而小林只补水,相当于只加水不补“养分”,电解质失衡越来越严重,再加上空调的冷热刺激,身体就出现近乎“瘫痪”的状态了。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离子浓度低于3.5毫摩尔/升的一种状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电解质紊乱。一般情况下出汗是不会导致缺钾的,但如果是长期处于高温下或剧烈运动时持续大量出汗,仅仅通过喝水补充水分而没有及时补充电解质,也可因出汗过多而导致低血钾。所以,大量出汗后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还需要适量补充钾钠等电解质。钾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心脏跳动、神经—肌肉活动、呼吸等生理功能,都需要正常浓度的钾离子来维持。正常的血清钾浓度为3.5~5.5毫摩尔/升,低于3.5毫摩尔/升,人体会出现肌肉无力、松弛、瘫痪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肌麻痹,严重时有生命危险。爬山时小林大量出汗,相当于把这些“使者”随汗水排了出去。小林喝的饮料,虽然能补水,却几乎不含电解质。时间一长,体内钾元素被汗水“偷”走太多,身体就 出现“罢工”的情况。
几天前,该院急诊科同样也接诊了一名低钾血症的外卖小哥,18岁的他在高温情况下一天连跑33单,只补充水分,结果全身无力入院。
医生提醒,夏季应适当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橙子等水果。大量出汗后,应及时饮用盐水、橙汁等含钾饮料,避免只大量饮用白开水等单纯补水。
温都记者 王春霞 通讯员 林晨
责编 林剑静
审核 陈侄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