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荣誉

2025-07-25 09:08  

温都讯  当地时间7月24日下午,非洲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在《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OP15)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仪式现场,随着认证结果的庄严宣读,“国际湿地城市”的金色牌匾正式交到温州代表团手中。这一刻,温州湿地生态保护的丰硕成果,赢得了世界的掌声。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由联合国旗下国家政府间机构—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评估认证,代表了一座城市在湿地生态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温州此次成功获此殊荣,不仅是对我市长期以来湿地保护成效的充分肯定,标志着温州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温州湿地生态建设成果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温州市瓯海区三垟湿地 张维银 摄

国际重要湿地·南麂列岛

国家重要湿地·龙港新美洲红树林湿地

龙湾树排沙省级重要湿地

洞头南北爿山省级重要湿地

乐清西门岛红树林省级重要湿地

苍南沿浦湾红树林省级重要湿地 林英申 摄

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瞿自杰在连线浙江电视台时介绍,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竞争激烈,每三年仅开展一次。除了要满足公约组织制定的准则外,还需经过国内、国际两轮严格审核。自2021年启动创建工作以来,温州以最高标准、最实举措,全面对标国际“五大标准”,系统构建并深化了规划引领、法治保障、科学修复、全民参与和价值转化“五大体系”建设,显著提升了全市湿地保护管理水平,推动温州湿地保护事业迈入全球第一方阵,成功摘取这枚“国际金名片”。

瑞安林垟省级重要湿地

瑞安铜盘岛省级重要湿地

永嘉楠溪江省级重要湿地 陈立 摄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科学修复,不断擦亮温州滨海湿地城市的金字招牌。目前,全市湿地面积达22.33万公顷,湿地率为16.76%,湿地保护率达61.09%。全市拥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8处。

滨海湿地迎来大批迁徙候鸟

结合滨海湿地类型典型、资源丰富的特征,我市在湿地保护中着重突出滨海特色,全力打造“三江碧水千里海岸万顷水乡”的滨海湿地城市风貌。作为全国滨海城市类型代表,温州被国家林草局列为5个湿地总量管控试点城市之一;南麂列岛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成为浙江省第二个世界级湿地,并和洞头共同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同时,将湿地保护与“蓝色海湾”工程深度融合,共入选国家、省级“蓝色海湾”项目9个,获上级资金15.49亿元,构筑起绵长的滨海生态走廊。

苍南沿浦湾红树林

我市还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北部红树林湿地的自然分布区,在全省湿地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为进一步发挥红树林作为温州湿地的“重要标志”作用,我市率全国之先成立地市级的红树林研究中心,累计营建红树林402公顷。“温州苍南打造红树林‘北进桥头堡’”的做法入选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成功落地全省首单红树林蓝碳交易,走出了一条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的新路子。

瞿自杰表示,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对于温州来说,将有力提升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形成“城市融入生态,生态融入城市”的典范,奠定“强城行动”的绿色基底。提升城市的影响力,成为温州走向世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桥梁,为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 提供强大助力。同时将提升城市生活的幸福感,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推窗见绿、亲水宜游的“诗与远方”,收获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

温州市龙港新美洲省级重要湿地 王有聪 摄

温州湾 林强 摄

从红树林的“北进桥头堡”到“三江碧水”的滨海画卷,温州用湿地之笔书写了生态与城市共生的生动篇章。这张“国际湿地城市”的名片,既是荣誉的勋章,更是未来的起点——它见证着温州在生态保护路上的坚定步伐,也昭示着一座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加速照进现实。未来,温州将以“国际湿地城市”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湿地保护与价值转化,让湿地成为城市最具活力的生态名片、市民共享的幸福空间,为全球滨海城市湿地保护贡献更多“温州经验”。


温都记者 何群芳

审核 黄云峰

wzdsb2025072802_01.png

▲《温州都市报》2025年7月28日02版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