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温解字|榕树,何以成为温州市树?

2025-06-23 12:15 掌上温州客户端 

说温解字.jpg

解说“温州字”,读懂这座城。《说温解字》栏目将通过与温州相关的字(词),带着同学们踏上溯源历史的寻觅之旅,一起探索瓯越山水文脉,领略优秀传统文化。本期解读的关键词——榕树

温州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但与绍兴、苏州等江南水乡又有些许不同,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小桥流水、村头路口那一棵棵遮天蔽日的大榕树。

榕树是温州的市树,千百年来与这座城市相伴相生。温州人对榕树有多喜爱?矗立在城区道路中间的“路中榕”,既是一道奇异的风景,更是温州人爱榕的实证。

中国最北以榕为市树的城市

烈日炎炎,一路循着阴凉的榕树树荫回家;或是傍晚时分,在村头桥边大榕树下纳凉,是很多温州人的夏日记忆。

温籍散文家林斤澜在散文《榕》中这样回忆八字桥的大榕树:“枝叶盖着河,河上的桥,过街,盖住周围的店面……大树底下好乘凉,也好做市、做阵、做会、做热闹,大树底下成了活动中心。”

榕树是中国南方常见乔木,四季常青,树形特异。成年榕树常有从树枝上向下生长的垂挂“气根”,落地入土后成为“支柱根”,柱根相连、柱枝相托,形成独木成林的奇特景观。

榕树也是温州的乡土树种,在各县(市、区)都有分布。据统计,温州全市百年以上树龄的榕树超过1000株。

1985年,温州开展市树市花评选活动,小叶榕从黑松、樟树等候选树木中脱颖而出,成为温州的市树。除温州外,福建福州、江西赣州、广西柳州等城市都以榕树为市树,温州是中国最北以榕树为市树的城市。

千年榕树王.jpg
千年榕树王

千年风华塑造独特的榕树景观

榕树在温州的优势地位,与唐宋之后温瑞塘河流域的开发有关。塘河流域地势平缓、水网密集,古人通过舟船等交通工具出行,不易辨识方位。以高大的树木为地标,就是一种选择。三垟吕家岸村的樟树和枫树组合,三垟张严冯村水莲宫的水中榕,都是有名的航标树。榕树树高冠大、易种植、生长快,还有樟树无法比拟的成荫能力,因此便大放异彩,在温瑞塘河流域取得绝对优势。

温瑞塘河流域平原水网地带,是温州榕树分布最多的地区,几乎每个村庄的村头路口都有榕树。据统计,温瑞塘河流域共有63株古榕,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6株。

离开浙南的温州,再往北的水乡就鲜有“夹岸榕阴”的景致,这也是温州水乡区别江浙其他水乡的独特之处。

除了塘河沿岸,温州各地都有很多与榕相关的独特景观,江心屿就是最为知名的一处。江心屿谢公亭旁的“樟抱榕”,樟树与榕树的树龄分别超过1300年、500年,是国家一级名木古树,还被演绎出《高机与吴三春》的经典桥段。江心东塔塔顶的百年古榕、榕树园,也是榕树名景。

北宋温州知州杨蟠写有一首《翠幄轩》诗:“海榕树倒出,皮斡亦轮囷。或问寿几许,千年为一春。”《孤屿志》中记载,龙翔寺中有翠幄轩,为宋高宗驻跸处。可见千年之前,江心屿古榕就已经是一大奇观。

在市区会昌湖畔,有棵被誉为“千年榕树王”的无柄小叶榕。它平均冠幅39米,以冠幅来说是温州古树中最大,也是省内最大的一株,被评为“浙江十大树王”“浙江古树之最(最大冠幅)”。

墨池公园内,有一棵“骑墙榕”,这棵榕树的一侧主干紧贴着墙壁生长,就像以身筑墙,和墙壁融为一体。

温州还有不少“路中榕”。温州人宁愿放弃宽敞笔直的街道,绕行在路中央一株株大榕树身畔。

江心屿“樟抱榕”.jpg
江心屿“樟抱榕”

从大榕赋到大榕树的文化印记

在唐代之前,榕树鲜见于文学创作中。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被贬至柳州,一句“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才让榕树成为具有南方特色的景观代表。此后,历代诗人对榕树题咏不断,苏轼、陆游、杨万里等都有咏榕诗。南宋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季宣的《大榕赋》,是描写榕树的名赋。薛季宣把榕树之材用与德义联系起来,“不以直节为高,不以孤生为异。凌寒而不改其操,连理而不称其瑞。”

榕树因其荫庇宽广的特性,还被赋予仁德、包容的意蕴。自薛季宣后,榕树被比德君子,不少文人纷纷以榕树命名字号、斋室、文集等,使得榕树有了更深刻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如晚清瑞安学者、官员胡调元取字“榕村”;晚年隐居九山河畔、古榕旁的曾衍东,将寓居温州所作的诗歌集取名为《古榕杂缀》。

榕树作为温州的市树,以扎根土地、顽强生长著称,是温州开拓、务实精神的象征。当年温州在命名榕树为市树时,提到它“能反映温州自然风貌和温州人民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精神,有利于激发人民爱国爱乡之情”。

南塘河边的大榕树.jpg
南塘河边的大榕树


来源:《好学少年》周刊第19期

本版主持:“好学”姐 华晓夏

编辑 金慧君

审读  徐卉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18B20250622C.jpg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