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摩配之都”瑞安塘下,瑞安市塘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塘下职校”)依托区域千亿级汽摩配产业集群的优势,构建起“专业紧贴产业、课堂直通生产线、中高职贯通培育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该校中高职贯通升学率稳居温州前列,为瑞安乃至长三角地区输送了近万名“即插即用”型技能人才。
专业焕新 从“闭门造车”到“齿轮咬合”
踏入塘下职校的实训楼,数控机床的切削声与工业机器人的旋转声相互交织。在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内,学生们正全神贯注地模拟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装配流程。
“专业设置绝不能闭门造车,要像齿轮一样精准咬合产业链需求。”塘下职校校长陈海斌表示,该校启动“专业焕新计划”——联合瑞安市经信局、塘下汽摩配行业协会建立季度会商制度,根据瑞安“万亩千亿”智能汽车零部件平台建设规划,近三年新增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增材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五个专业,逐步撤并部分与产业脱节的专业。
不仅如此,为精准咬合产业链需求,该校新建10余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成5门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出版10本特色校本教材。
升学无忧 打破“一考定终身”焦虑
“我不仅收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还考取了两张技能证书。”2018级数控专业学生张俊杰说。
张俊杰同学的成长轨迹清晰勾勒出“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优势——中职阶段打牢专业基础,高职阶段深化技术研修,企业实习阶段完成岗位适配。
“这种“3+2+1”进阶式培养模式,减少‘一考定终身’的升学焦虑,又通过职业认同感建立增强心理韧性,现正在塘下职校全面铺开。”陈海斌表示。
“在塘下职校,我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个性化发展——参加科技竞赛、社会实践、技能等级考试,发展艺术体育特长,提升综合素质。”
数据显示,塘下职校的变革已产生显著溢出效应:毕业生中先后涌现出陈建坤等30余位创业型人才,其中杨忠敏获省“最美浙江人·文化新浙商”新锐奖、省最佳创业规划之星、温州青年创业大赛现代服务业金奖、“十大温州经济新锐人物”等荣誉称号。
订单培养 双师制雕琢时代工匠
“进‘订单班’后,只要好好学,好好干,就没有就业的后顾之忧了。”瑞明工业股份公司员工、塘下职校2018级瑞明班学生许法寅说。
什么是“订单班”?根据企业的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计划等,让学生所学与岗位所需精准对接,助力企业招录到更多优秀技能人才,实现“毕业即就业”,这是打造课堂直通生产线,实现校企共生共赢的一个缩影。
为探索精准教学,塘下职校以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为基础,根据中职学生“中职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身份演变和职业素养形成的不同阶段特点,通过“以岗导学”——“以学适岗”——“学岗交融”三阶段的培养,形成“课岗融合,二元三阶”育人模式,实现学生培养路径与企业员工成长规律对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以及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对接。
不仅如此,塘下职校还搭建教学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室联动、双师互融”培养新平台,构建竞赛与研修“赛研共生、双动激励”研修新模式,促成匠心、匠技、匠意、匠魂、匠情的“五匠素养”导向的“匠能双师”靶向成长。
“职业教育的价值,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赛道。”陈海斌的话语中透着坚定。在这片民营经济蓬勃的热土上,塘下职校正以破釜沉舟的改革勇气,蹚出一条产教深度互嵌的特色发展之路。
通讯员 何炜
编辑:徐奇
审核:胡丹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