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年均培养输送400余名农业技术人才、在国家级赛事中摘得金牌……创办于1976年的浙江省瑞安市农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瑞安农技校”)通过“双准融合、专业融合、产教融合”三融育人模式,让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培育出爱农业、懂技术、知数字、善管理、会经营、能创业的智慧新农匠。
育“三农情怀”
让每粒“种子”都向阳而生
走进瑞安农技校的实训基地,每个班级都有一块“责任田”,从播种到收获,学生需要全程参与作物管理,并通过“田间日志”记录作物生长与自我成长,这是瑞安农技校“双准融合”育人模式的生动注脚。
所谓“双准”,即“准职业人体验”与“准军事化管理”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不能只教技术,更要培育扎根乡村、服务农业的赤子之心。”瑞安农技校校长虞尚夫表示,他们将大思政教育融入职业体验课堂中,延伸至田间,让劳动教育深入人心,助力学生成长为“爱农业、懂技术、知数字、善管理、会经营、能创业”的智慧新农匠,让每粒“种子”都向阳而生。
据了解,瑞安农技校作为省重点中职、省高水平专业学校,近年来连续获评温州市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基地学校、温州市中小学“一校一案”德育优秀案例、温州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充分彰显了学校在“双准融合”育人模式上的创新成果。
锻“智慧农匠”
让锄头连接云计算
“现代农业需要‘左手拿锄头、右手点鼠标’的复合型人才。”瑞安农技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以现代农业类专业为基础,设置了紧随时代风口的园林技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中草药栽培、农产品营销与储运等专业,链接了专业与企业两大主体,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复合型人才。
为实现升学无忧,该校巧妙融合了中高职一体化、现代学徒制等多种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性地构建了“校企双元、中高贯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与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合作,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
“从前觉得读职校没前途,现在发现农业是片广阔天地。”在近日落幕的2025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上,该校植物嫁接专业的参赛选手李诗琪凭借优异表现荣获二等奖。
筑“农业硅谷”
把课堂搬进产业链
在瑞安农技校的智慧温室中,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学生紧盯电子屏,根据传感器传回的实时数据,远程调控水肥一体化系统。“温度28℃,湿度65%,光照强度3000勒克斯……参数达标!”随着操作完成,温室顶部的遮阳网自动收起,喷灌设备均匀洒出水雾。
“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操作价值百万元的智能农业设备。”瑞安农技校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该校按照“功能集成、资源共享”的原则,对接企业真实生产、对标行业标准和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建设能满足“植物智慧管养”“乡村景观设计营造”“园林植物繁育和销售”等专业模块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智能育苗室1个,连栋大棚1座,室外景观实训场地7500平方米。这些实践场地既是锤炼技术的战场,也是孕育产业创新的摇篮。
同时,学校与平阳万瑞茶厂合作,改进黄茶的制作工艺;与结对企业温州沃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仿生土,并投入生产;参与了瑞安市神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化育苗工厂生产系统的引进与调试……通过与当地几十家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瑞安农技校把课堂搬进产业链,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
据统计,近两年该校毕业生留温就业率达90%以上,开展社会服务培训超1万人次,用人单位满意率达100%,长学制学生比例达78.73%,让职业教育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也让每粒“种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壤——向下扎根,沉淀“三农”情怀;向上生长,触摸时代风云。
通讯员 郑传书
编辑:徐奇
审核:胡丹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