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拥有发明专利近40项!劳模万岱的“含金量”:1项技术3年15亿

2024-04-27 12:13 掌上温州客户端 

微信图片_20240425231922.png

编者按:劳动模范是一个光荣称号,也是一种精神坐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五一”国际劳动节将至,新一批温州的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也将揭晓。来自我市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扎根一线,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鼓舞着人们,使劳模精神成为激励人们筚路蓝缕、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是真正的最美劳动者。

温州都市报全媒体推出《致敬!最美劳动者》系列报道,向劳模致敬、向奋斗者致敬。



在东海之滨的海面上,一台台百米高的白色风机迎着风缓缓转动,将清洁能源输送至千家万户,成为各地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清洁能源这一稳定可靠转化输出的过程中,离不开一个指甲片大小的关键部件——“电触头”。

“在风力发电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电流不稳定、瞬间冲击电流较大等情况,尤其是海洋特殊的地理环境对触头材料耐腐蚀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2013年,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技术负责人万岱带领团队,经过2年左右的探索,研发出一种多元银金属氧化物电接触材料,它在保持电触头短时耐受能力与外企同等水平的情况下,将电寿命提升一倍,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抢占国内外市场份额。

1981年出生的万岱,是甘肃白银人。2003年从中南大学毕业后,来到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福达公司”)打拼,20余年长期扎根一线,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逐渐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领跑者,取得近40项国家发明专利,为企业和社会增效达数十亿元,并先后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温州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现在我们是国内铁路信号继电器用触头材料的唯一供应商”

从技术员到企业事业部技术负责人,真正让万岱深刻地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至关重要作用,是在一项紧凑型接触器用电接触材料的研发上。

“这种材料应用于特殊用途的船舶用紧凑型接触器领域,要求触头材料具有低的温升特性和极高的抗熔焊性能,确保接触器的可靠性。”万岱介绍,国外同行提供的电触头材料在抗熔焊性能方面与客户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于是,他带领技术团队另辟蹊径在银金属氧化物材料体系中,不断地探索、试错、总结,最后采用在材料体系中增加高熔点相,以及通过工艺优化提升弥散强化相在银基体中分布的均匀性等技术创新,满足了客户端的电性能试验要求,并实现批量生产。仅2015年至2017年,该项技术就为企业创造近15亿元的业务收入。值得一提的是,该项技术还获评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08年,一位长期合作的客户提出,目前的供应商提供的触头材料存在质量风险。“这种特殊形状的触头,采用常规内氧化工艺材料,容易在装配过程中出现折弯位置断裂现象,无法满足高铁信号继电器超高可靠性的要求。”万岱说。当时福达不是该客户唯一供应商,本着成为全球电接触领域整体解决方案领导者的理念,公司成立项目团队定向研究,由万岱牵头通过开发超塑性材料加工工艺,将新材料塑性提升一个数量级,确保触头成型和装配过程中折弯位置不会断裂,显著降低了触头失效风险。“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产品质量赢得了客户的认可,现在我们是国内铁路信号继电器用触头材料的唯一供应商。”

“只要喜欢,就不觉得辛苦和无聊”

2003年大学毕业后,万岱和两名大学校友一起从湖南长沙来到温州,成为福达公司的员工。

“其实当初挺迷茫的,虽然大学学的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但电接触材料行业之前并没有涉猎过,于我而言就是个陌生的领域。”万岱坦言,自己并没有多想,只是想到东南沿海“闯一闯”,这一闯就是20多年。

2000年开始,福达公司会聘请国内外技术专家担任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或者技术顾问,对一线技术员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这在当时的民营企业中并不多见。“其中,张明江和翁桅两位专家对我的影响很大,技术文件的标准化、技术创新思路拓展以及用技术创新解决客户需求等想法‘雏形’,就是在培训交流过程中形成的。”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万岱甘之如饴、迅速成长。2005年,入职才两年的他就主导开发了一种温度保险丝用节银型银铜复合带材,实现了批量化供货。同年,他又以第一作者身份申报发明专利《一种双侧面嵌式热轧复合银铜带材料的制备方法》,并于2007年成功授权,这是他获得的首个发明专利。截至目前,他参与的发明专利共有39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授权的有18项。

“有的人可能觉得加班辛苦,技术研究工作过于枯燥,但只要喜欢,就不觉得辛苦和无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万岱的理论、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开始能独当一面。但每次来到厂区,万岱还是习惯抽时间在各个生产车间“转悠”,以便更好地了解一线的生产情况并协助解决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需要有志青年搏浪击涛,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研发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在创新之路上保持‘领跑’姿态,持之以恒开拓进取,才能加速形成企业自身的新质生产力,开辟企业发展新天地。”

劳模万岱,还将继续“跑步向前”!

温都记者  陈恩欣

编辑 胡绵绵

责编 吕进科

审核 占昭昭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