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苗|2023年5月14日发表作品 投稿邮箱:wenduxinmiao001@sina.com

2023-05-14 15:23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35617

辛勤的红笔

■瓯海区外国语学校五(11)班 肖林汐

笔,象征着文化,象征着奋斗的精神。而一支红笔,它写下的每个分数,都象征着隐藏在文化和奋斗精神背后的一份责任和使命。

每一支红笔,都有一个特殊的使命,那就是陪伴着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一次回学校取作业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当时天已经黑了,校园里一片宁静,整个楼道仿佛披上了黑色的斗篷。我缓缓地走着,忽然见到走廊尽头亮着一束微弱的光。我走近一看,原来是老师办公室的灯光。门敞开着,我走到门前,只见昏暗的灯光映着陈老师的脸颊,浓浓的黑眼圈写满了她的疲惫。“唰唰唰”红笔批改试卷的声音此起彼伏,不断地钻进我的耳朵,印在我的心里。世界仿佛更安静了,只剩下一盏灯、一个身影和一支剩下半管墨水的红笔。

仔细看看这支红笔,在成千上万次的批改下,已经从最初的光鲜亮丽,变成如今的陈旧不堪。华丽的外衣已斑驳脱落、甚至还弄得满身墨水污渍。可它依然没日没夜、不辞辛苦、忘我地劳作着。

我们的老师,不就是一支这样的红笔吗?她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孜孜不倦地将知识传授给我们,认真为我们上好每一节课,批改每一份作业。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对我们体贴关怀、无微不至。

她,就是辛勤的园丁;她,也是燃烧的蜡烛;她,更是这辛勤的红笔,平凡而伟大!

另一个自己

■温州市绣山中学八(5)班 徐锦熠

这个五一假期,宅家三年的人们终于可以外出游玩一番。你或许去看过我国著名的几大湖泊,没有的话家乡清澈的小溪肯定见过。当你看到这些清澈见底的水,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照照自己的模样,再感叹几句,旅游时的情绪总是轻松愉快的嘛。

但当你抹去兴奋,一个人孤寂地来到江边,看到自己时,又会如何?

试着想象一下在乌黑的夜晚,独自徜徉在一片寂静的江边,乌鸦凄惨啼叫,寒气满天。江边的渔火伴着愁眠,远远不散,是不是有种莫名的悲伤呢?没错,这就是诗人张继在旅途中看到的一幕。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落榜的张继怀揣着他破碎的梦想,在这悄无声息的夜晚用诗抒发自己的愁绪。

这一番描写迷倒了许多人,但也冒出许多质疑声。你是否会奇怪于“霜满天”这一说法?按照常识,霜是结在树枝啊地上啊,怎么会跑到天上呢?

你可以想想,张继当时在什么环境下?是江边啊,你可以把江面当成一个镜面。许多学者认为,张继看到的霜满天是一种倒影。

这种倒影跟我们常说的影子不同,它是一种虚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当光线照在霜上时,它反射的光线再次反射到江面上,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了一个虚像,也就是我们说的平面镜成像。

张继有可能在情绪低落时抬头看到江面霜的倒影,灯火快要消逝时看错眼,就误以为天上也布满了霜。也正是这一种错觉,带给我们一幅渲染着失意的画面。

好像古人常喜欢借着镜面反射的道理,在皎洁的月光下,尽情抒发自己内心的不舍又或是琢磨出人生哲理。

像李白所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借着月光落在杯子上,李白透过它找到了一个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宣泄点,将内心的孤傲与不平发泄出来。张继亦是如此,江面反射的虚像在他眼里就像苍白、渺小的霜布满整个天空,刺痛他落榜的心。

光会透过事物,在光滑皎洁的事物上折射它们的本质,也能透过一个人的内心,无论喜怒哀乐,都能显现在那一点光亮中。你是否在一道光束中,看到另一个自己。

指导老师 潘铁豪

游金华双龙洞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龟湖路校区 陈芮涵

我曾随课本的脚步,去新疆的葡萄沟见识五光十色、挂满晾房的葡萄,曾去过台湾欣赏过日月潭的美景,也曾去过杭州西湖,感受三潭印月的梦幻之景。而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金华双龙洞,是我真真切切游览过的地方。

记得那是一个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坐动车到了金华,随后坐上车子,沿着小溪往景区的小路上开着。路上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啊。山上的花朵怒放,偶尔还能看到杜鹃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听着溪水欢快的歌声不停变化着声调……

一路颠簸来到了双龙洞景区。来到洞前,双龙洞上方写着“三十六洞天”,这可是书法家于右任的手笔。走进外洞,里面很宽敞,可以容纳几百人。洞周围的石壁凹凸不平,有棱有角,形态各异。抬头望去,上方是高高的石顶。如果你仔细看,还可以看到洞外一左一右有两块酷似龙头的石头,这就是双龙的头。随着人流再往前走,许许多多的灯光照射在岩石上,漂亮极了!细细打量,隐隐约约看到一些小黑影倒挂在岩石上。哇,那是蝙蝠吧。再睁大眼睛一看,果然是!有些地方密密麻麻的,真的让人有点头皮发麻。

入口很矮,只见一块巨大的石屏隔着,石屏跟水面挨得很近,需要全身紧贴在船上才能通过。一只小船最多只能坐三人,我和妈妈上了船,工作人员拉着绳子。当我们经过石屏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万一抬起头,会不会像叶圣陶爷爷所说的擦伤鼻子和脸呢?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内洞,须平卧小舟,这种进洞的方式有惊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的一绝。

进入内洞,一股清凉扑面而来。如果说外洞是龙厅的话,那么内洞就是龙宫。洞里雾气缭绕,如仙境龙宫,别有洞天。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就像游走在鲜活的博物馆。导游阿姨为我们讲解着每块钟乳石的奇特之处,如此近距离地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妙啊!顺着手电筒的灯光,我们看到了青蛙盗仙草,旁边还有一根像骨头一样的钟乳石和一块像金华火腿的钟乳石,传说是一条龙宴请另一条龙吃有名的金华火腿呢!我们一路往前,还看到了倒挂的蝙蝠、老寿星、大海龟……

金华双龙洞,真是名不虚传。

指导老师 林小操

童年的乡愁

■温十二中七年级(14)班 章亦娴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模糊的记忆中层层叠叠的瓦房;乡愁是田间小路上坑坑洼洼的细坑、活蹦乱跳的石子;乡愁是破旧的小木桌上奶奶亲手烧的饭菜。

记忆中,每年过年坐着大巴,沿着陡峭崎岖的小路开上山坡,拎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袋,从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走向那幢最熟悉的白瓦房。奶奶佯装恼怒地呵斥我们:“来就来,还带啥礼物?”却笑得眉眼弯弯。阳光顺着破旧的小窗照进卧室,奶奶捏着我的手,把邻居送来的糖一股脑儿倒在我手里,又神秘地晃晃手中的铁罐:“都是好东西,我可舍不得吃。”小小的铁罐里,装的是我和奶奶的秘密。

院子外面早早就挂好了酱油肉,几天之前,奶奶就把所有肉放进盆里,把白糖、酱油等调料放进里面,搅拌起来,放凉后再放入白酒,用粗绳一个个穿起来,挂在院外晾7天左右,等到现在,它已经香飘十里,令人垂涎欲滴!

外面小孩的玩闹声,早就让我心不在焉,望眼欲穿。正是中午最晒的时候,大家都跑得满头大汗,于是偷偷脱下棉衣,轻装上阵。有一个最调皮的小孩,他带着我们疯玩、疯跑,可一旦出了什么麻烦,他就像护崽的老母鸡一般把我们护住:“都是我带着他们玩的,打我!”硬硬的扫帚打在他身上,却引起一连串的哭声。

“祭灶神”开始,在供桌前摆起了灶王爷的神像,插上香,把水果等祭品在像前摆好,点好香蜡,奶奶嘴里念念有词,恭敬地开始“请灶神”的项目,添酒敬茶之后,就依次说几句祝福语,然后每个人跪在蒲团上磕三个头。

一天玩累了,晚上就躺在庭院的凉椅上,盖上毯子。奶奶就着一地的月光给我讲故事,在那么冷的夜里,她单薄的身子却丝毫不惧,我依偎在她怀里,也能睡得香甜。每每到分别的前一晚,奶奶就有好多话和我说,她喃喃的低语就是伴我入睡的摇篮曲。

早上很早起来赶车,我们手上拎着大包小包,映着奶奶眼底的泪光,透过大巴的后窗能看出她在呼喊:“下次记得再来!”直到回家,我才松开汗湿的手,把奶奶偷偷塞给我的十元零花钱放入存钱罐。

早已记不清多久没有回过故乡,但依稀记得每年奶奶都会打来电话,催我们赶快回去。视频通话里,她日渐苍老的声音和样貌,都在提醒我远离故土的乡愁,记忆中的故乡已渐模糊,但我总是忘不了奶奶的那些絮叨。

那双温暖的手

■永嘉县东方外国语学校2021级(3)班 戚盈盈

奶奶的手很粗糙,皱纹交叠在一起,青色的血管明显突出,老人斑浮现在表面。记忆中,就是这如同树枝般枯瘦的手,紧紧地握着我,传递着温暖。

奶奶因为腿脚不便,住在一楼,一楼采光不好,阳光时常照不进奶奶的房间,空气中洒满了粉尘,房间中堆积的旧橱柜上附着一层厚厚的灰尘。哪怕现在的日子大大好过以前,奶奶仍然改不了勤俭持家的习惯,出去散步就喜欢捡瓶瓶罐罐,纸板也不落下。而奶奶又喜欢在一个她认为好的吉日卖这些东西,于是奶奶小小的房间内,这些东西堆积成山,几乎是寸步难行。我时常往奶奶那里跑,姑姑给奶奶的大液晶电视,便成了我时常关注的对象。奶奶永远只看戏剧,看到我过来,笑眯眯地说:“奶奶不看了,你看动画片吧。”我看的动画片奶奶看不懂,她也听不懂普通话,但她会根据我的反应来接我的话,或许动画片对她来说是一件无聊的事,她便会不断找事情做,有时是捣鼓纽扣,有时去后院祈祷,而内容莫过于希望我健康。有时她会起身,拿出她藏在柜子深处的零食,那些都是别人给她的,我往嘴里塞时,她便笑眯眯地看着我,从兜里掏出纸巾,帮我清理掉下的残渣。

奶奶记忆不好,经常忘记把东西放哪,出了好多次钱不见的事情。那些钱都是她卖东西一点点攒起来的,用一个白色透明塑料袋包裹着,塑料袋外还裹了一层红布皮,绣着艳丽的玫瑰。每次我帮她找,其实是帮倒忙,有时东西没找到,反而将叠得整整齐齐的纸箱或塑料瓶弄乱。钱无论是不是我找到的,她都会摸摸我的头,一点点扒开“钱包”外壳,从中掏出一张十元钞票,这是她从中能掏出最大数额的纸票了,递给我:“真棒,帮了奶奶这么多忙,快去买点零食吃吧。”

小时候不懂事,经常与妈妈吵架,嘶吼的声音往往会引来奶奶。她急匆匆地拄着拐杖蹒跚而来,我赶紧藏在她的身后。这时,奶奶不高的身躯仿佛成了一堵高大的墙。妈妈想要越过奶奶将我拉出来,奶奶便会握着我的手,将我不断拉到她身后,粗糙的手感慢慢传递全身,乃至多年后,也能知道这是奶奶的手。有时她也会因为我的调皮而生气,木质的拐杖被她高高扬起,划过空气,往下落,我紧张地闭眼,痛感却迟迟没有传递,只见拐杖打在了奶奶扶着我的手上。

玫瑰不用长高,骄傲会将她环绕,我不必奔跑,爱我的人不介意千里迢迢……我宁愿做那一朵玫瑰,等待着那真正爱我的人到来。

指导老师 陈巧珍

你我亦是风景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一(10)班 陈诺

太阳普照大地,是让人心生敬畏的存在。然而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也不免让人们习以为常,渐渐忘却了这道风景。而我却领略了一次特别的日出,也发现了比日出更美的风景。

那是中考完的暑假,我每天沉浸在无事可做的状态中。偶然,我与两位挚友起意,计划去看一次日出。要知道,这么多高楼大厦林立于城市之间,能看到完整的日出并不是一件易事。我偶然发现在江滨路,有一处观看日出极佳的位置,那是在江边的围栏处,靠江的那侧正好朝向正东方,而前方也只有位于瓯江对岸并不高的龟山,视野开阔。决定好位置,我和两名小伙伴就开始行动了。

四点钟,我们摸黑起了床,骑上自行车,早早地在那里等待着太阳的升起。天还没亮,路上几乎没人,就只我们仨站在空荡荡的江边。凉风习习,黑暗并没有磨灭我们内心的期盼。

四点四十九分,乌漆墨黑的天空开始变浅,变成了一种淡紫与深蓝混合的美丽颜色,世间万物开始变亮了。原本被黑暗压抑着的心情,瞬间敞亮起来。

五点零二分,原来的天空褪去了那奇妙的蓝紫色,天开始变为亮灰,高楼大厦以及路边的灯光渐渐消失了,东方的天空深处开始泛起亮红,就像闪烁着的火星。我们仨都瞪大眼睛。

五点十二分,“火星”燃着了旁边的天空,东边瞬间亮了起来,好似跳动的火苗。原本灰色的天空也被点燃,向后方蔓延过来。原本死板的灰,开始变为灵动的湛蓝。随之被点燃的,还有我们的激动。

五点二十五分,太阳光从龟山的两峰之间喷射而出,太阳探出了一丁点儿脑袋,天边露出了一道金边。但是金边的上边是层层叠叠的云层,太阳会冲破云层吗?

五点三十分,太阳突破重重云层,缓缓地从凹槽中升上来。最后,它一跃而上,整个地跃出地平线,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像在耀武扬威地彰显,亦是在不遗余力地付出。它是那样磅礴有力,散发出那傲人的光辉。我们激动地拍着手,忘情地呼喊:“太阳升上来了,太阳升上来了!”

眼前的风景那么美丽,那么让人心情舒畅。看着日出,仿佛世界都变慢了。远处的船只似动非动,缓缓朝岸边驶来;天上的鸟儿自由自在,在日光的沐浴下盘旋于江上;路边的人和车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并没有平时那么忙碌,而是看向远处的太阳。

为了留住美好,我提出了一个愚蠢至极的想法:追日出,到前面再看一次日出。没想到他俩二话不说,接受了。我们仨上了自行车,拼命地踩着脚踏板,想像小王子那样,一天能够看五十六次日落。原本温柔的风在耳边大声呼啸,头发飘扬,浑身充满了追赶太阳的激情。追啊追啊,我渐渐落后,但当我抬头看向前方,他们时不时地回头看向我,放慢了踏车的频率,大声向我呼喊:“加油!再加把劲!我们会等你的!”我的心中便又燃起了激情,向前追去,与他们并肩而行。

可是事实并没像《小王子》中那么美好。繁忙的交通道路,半路拦截的高楼大厦,让我们错失了机会。再次抬头看看太阳,它已经升得很高了。汗水浸透上衣,打湿了头发,我们气喘吁吁,相视一笑。去追逐太阳这个想法在成人看来也许很荒唐,人怎么能追得上太阳?但我们青少年就是敢想敢干,勇于追求,哪怕失败了又怎样?我想,这就是青春的样子,也是正值青春,并肩而行最好的我们。这样敢于追逐又不管结果的你我,又何尝不是最美的风景呢?

指导老师 张嘉芮

别让“过客”成为遗憾

——读《油蛋》有感

■温州市第四中学八(8)班 叶昕童

作者有多少次经过那家油蛋店,就有多少次驻足远望,却总是不向它迈出脚步,只留下那句“下次吧”,直到那家店搬走,才懂得珍惜。

作者面对诱人的油蛋,却不曾去品尝,只有不断地拖延,下一次、下一次……于是,这油蛋就成了作者人生中的一个过客,与他擦肩而过。这种经历正是这个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一个缩影。面对各种过客总是“明日复明日”,可时光匆匆,哪有那么多的“明日”?

我认为,现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过客便是时间了,这位过客总是悄无声息地从身边逃走。当我上课开小差时,它便从我的窃喜中闪过;当我和同学玩闹时,它便从我们的欢笑声中穿过;当我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时,它便从那来回移动的鼠标下溜走……

古往今来,珍惜时间是个永恒不变的定理,许多伟人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如川流不息的溪水,日夜不停。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发出这样的感慨:“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在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当下呢?

趁着现在,抓住生活中的“油蛋”和“过客”,并为之付出行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要等到“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虚度了年华,留下遗憾,白白来人间走一遭。

指导老师 余少予

告小读者

超级新苗火热投稿进行时

投稿邮箱:wenduxinmiao001@sina.com

凡在《新苗》版面刊发作品的小作者,请在稿件见报一个月后到温州都市报稿酬领取处(市区公园路105号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大厦808室),凭稿件见报当天报纸和学生证件领取稿酬(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咨询电话:88096791

本刊编辑部

下载APP“掌上温州”

打开“教育亲子频道”

可以查阅《新苗》刊发的作品

编辑 孙立彭

责编 李跃

审核 陈侄辉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