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企创新 制胜未来 好消息连连!温州科创新年第一会壮士气、鼓人心

2023-01-04 09:52 掌上温州客户端 


温都讯 1月3日,2023温州万企创新蜂巢大会正式召开。温州市科技创新战略全景图在会上首次公开亮相。温州将打造十联动最优创新生态,加大科技投入,市科技财政投入年增长达到15%以上,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同时,科学专家和企业家共聚一堂,分享产研联动创新,探讨企业创新方向。

温州科技创新战略这样布局

据介绍,温州将瞄准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按照物联网、激光智能装备、眼脑健康、核风光水蓄氢储、关键战略材料等产业主攻方向,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快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产业优势。

同时,按照每个战略领域的主攻方向,温州将排出重大项目、重大平台、支撑引领产业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科技型(领军)企业,以点到线到块状经济单位,构建温州市域下的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创新资源保障机制。

其中重大项目领域,温州建立健全以“尖峰计划”“尖兵计划”“领雁计划”“领航计划”为统领,涵盖“市重大项目”“市揭榜挂帅”的科技计划体系,加速技术领域科技攻关。

在重大平台布局中,温州加快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通创新全链条,推动政府、高校、机构、企业高效协同。通过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企蜂巢创新大会、技术成果交易等大会平台,全面形成提升创新主体要素之间的组织协作和动员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创新效能。

在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和企业方面,温州聚焦传统产业赋能提升重点攻关技术、战略新型产业重点攻关技术、前沿技术引领重点攻关技术,瞄准创新链的技术瓶颈和产业链断链断供的风险点,推动科研攻关思路从对标型、跟随型向引领型和愿景型的转变,聚焦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强化打造引领性硬核成果。

当前,温州正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中心,大力提升中心城市的创新能级,争取建设创新型县(市),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坚持“一区一廊”引领,区域联动,实现温州省级以上高新园区县(市)全覆盖。

专家分享产研联动创新模式

2022年,瓯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入选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温州科创的重要力量。

在主旨发言环节,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分享了该中心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经验。据介绍,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于2021年6月,目前拥有近90家专业研究所,累计技术转让超1万项,累计衍生孵化企业超1500家,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该中心创新了“团队控股、轻资产运营”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模式,固定资产和资金所有权归地方(园区)和长三角国创中心所有,机构运营权和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归属运营公司,运营资金的增值部分按股权分配。事实证明,该模式大大激发了运营团队的积极性,成效显著。

同时,长三角国创中心还探索了“拨投结合”的财政资金使用改革。先期投入支持项目的财政资金,若项目完成时未获得融资,则结题验收;若项目完成时获得市场融资,则项目投入经费与市场同价转成股份。这一创新,旨在提高财政资金的容错机制、回报收益的可持续性,已在2021年成为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13哥全面创新改革措施之一。

“这些创新模式对我们如何提高高能级平台的产出,很有借鉴意义”,现场一位参会专业研究机构的代表表示,创新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体制机制的支持,需要多听多看,多借鉴他山之石。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则分享了该院七大布局领域,分别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脑科学、合成生物学、先进电子材料和碳中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打造的新型科研机构。

除上述七大研究领域,樊建平特别建议温州重点关注生命健康领域中的“养老”细分赛道。“从这个那个浙江来看,存量健康服务市场规模超270亿元,预计浙江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后,新增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 樊建平说:“浙江省老年人占比已经超过18%,温州水平相当,如何在医疗器械、营养护理等方面,探索出‘居家养老+社会养老’的模式,具有很大复制推广的前景。”

创新是企业谋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企业对话环节,五家温企围绕“研发”与“创新”展开讨论。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温州当前最具创新性和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企业之一。从2019年在温州的产线正式批量生产,到2022年完成年120亿元产值,瑞浦兰钧扎扎实实跑出了温州“加速度”,并在储能锂电池赛道取得了喜人的市场份额。

瑞浦兰钧总经理张志明表示,创新研发已成为公司发展的“刚需”。在新能源电池领域,有太多的卡脖子技术需要攻克。正是因为成立以来,坚持对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在产品上不断更新优化,才有了短短五年冲进行业第一梯队的成绩。

对于德力西而言,创新也在产品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据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副总裁阮涛介绍,德力西近八年创新研发了超400款产品,目前公司100亿产值由最新五六年研发的新品贡献。“传统行业面临竞争加剧,市场萎缩的瓶颈,而新兴行业在高增长的同时面临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是企业谋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德力西的核心战略。”阮涛说。

作为新材料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华峰集团近年来仍在不断进行材料创新和供应链重塑。据华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叶宝介绍,一方面,华峰通过并购方式,正在大力研究和开发基于生物基的新材料;另一方面,华峰也在扶持下游加工企业成长,帮助增强产业链中较为薄弱的“一环”,通过赋能促进整个行业上下游携手共进。

伟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革表示,在过去一年,伟明环保在传统垃圾焚烧处理领域不断优化的同时,还进一步进军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转型新赛道新发展。

浙江码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汤忠郁则分享了溯源码的最新技术发展路线,以及2023年企业投入1500万元引进人才和更新技术的计划。

“虽然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但很多温州企业在通过创新实现发展。通过这样的会议,让大家看到企业家和企业的努力,正应了活动的主题——万企创新 致胜未来”, 市政协副主席、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达武会后表示:“我们应该始终拥抱创新,实践创新。”

 微信图片_20230103224452.png

 

温都记者 杨晓宴

编辑 陈东升

审核 周俊朗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