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讯 温州民俗学家叶大兵11月27日下午在家中辞世,享年93岁。其家人说,叶大兵生前研究民俗并倡导移风易俗,家人遵照他的遗嘱,丧事不发讣告,不设灵堂,不收礼金,不摆花圈,一切从简。
最早从事温州民俗研究的学者之一
叶大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从事温州民俗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曾说,温州拥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值得探索挖掘。
叶大兵没有上过中学、大学,他渊博的民俗文化知识来自在文化工作中的不断实践。他在温州市文化局工作时,发现温州黄杨木雕与当地民俗传统元宵节舞凳板龙有关,这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温州民俗文化的丰富以及巨大的研究价值。
1999年,叶大兵向全国民俗界提议,21世纪民俗学研究必须与时俱进,走田野作业、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近十年来,他带头走出书斋,踏入社会,以70岁高龄进民营企业工作,并以自己的民俗学研究成果,先后帮助有关企业创办了中国纽扣博物馆、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以及中国锁文化展馆。
叶大兵将民俗研究与市场接轨,为民俗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帮助企业创造了文化品牌,使文化力转为生产力,让民俗文化研究和经济效益增长实现“双赢”。
居里夫人的名言对他影响很大
其家人回忆,叶大兵相信有耕耘就有收获。对他一生影响很大的是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在人类的知识宝库里,投进一粒沙,也是伟大的”。叶大兵曾对子女说,当一个人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就能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他要求自己做到“岁月有值,人生无愧”。治学严谨的他认为,在如同大海的民俗学里,个人是很渺小的,自己所做的努力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的,只有通过积累和提高,最后才能进入“水到渠成”的境界。
他迄今共出版专著30部,论文百余篇,达千万字。其中《中国风俗辞典》(260万字,任第一主编)获全国第五届图书“金钥匙”优胜奖和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2004年完成《俗海三部曲》(即《俗海探微》《俗海泛舟》《俗海拾贝》),其中《俗海探微》《俗海拾贝》均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并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中日象征民俗比较研究》被译成日文,收入《中日文化交流事典》,并两次应邀赴日讲学。
叶大兵曾任温州市文化局副局长、温州市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温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顾问、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温州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博物馆民俗顾问,曾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先进工作者称号和全国、省从事文艺工作者30年、40年荣誉证书。
温都记者 陈伟
编辑 孙立彭
校对 徐卉
版式 邵海若
审核 黄小玲
监制 陈博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