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看起来就是蝉,但是在它的头顶却像植物一样,分枝开花,甚至还有乳黄色的花粉,连日来,永嘉县岩坦镇霄岭村不少人拿着锄头进竹林寻找一种被称为“金蝉花”的小东西。
山上长出金蝉花,人们进山都想挖
“听说‘金蝉花’和‘冬虫夏草’差不多,药用价值很高。”,6月11日,周先生去山上的竹林挖了4个小时,共挖出100多条“金蝉花”,收获很好。“‘金蝉花’有点类似野生蘑菇,有时候能找到成片的,有时候整座山都没有。”周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和“冬虫夏草”一样,“金蝉花”也属于虫草科,成长过程也和冬虫夏草类似:蝉的幼虫在地下感染了真菌,第二年蝉蛹顶部长出白花,就成了虫菌复合体形态的“金蝉花”。
据百度百科记载:蝉花的历史记载比冬虫夏草早800年,但天然的蝉花非常稀少,野生金蝉花更稀奇珍贵。据称,蝉花具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力、抗疲劳、保肾、改善、睡眠、保肝、抗辐射和明目等多重作用,是一味神奇的半虫半花的古老中药。据介绍,最早在南北朝的医书里就有加工蝉花的记载。此外,宋代唐慎微的《征类本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之后药典都有相关记载。
金蝉花虽好,但不可乱食用
近年来,随着“金蝉花”逐渐被大众熟知,不少市民都拿金蝉花当补品或泡酒,或煮水喝,也有的与其他食材一起炖着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各地先后有报道市民因过量食用金蝉花而中毒的病例。如2014年,浙江新昌、嵊州等地先后出现因食用金蝉花中毒抢救的事件,有个别人员还被送杭州医治。
据当时的新昌中医院主治医生介绍“病人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疼。”,病人的状况与菌菇类中毒的症状很像,属于肠胃型食物中毒。据患者吴某介绍,当时他把花和蝉蛹整个都吃了下去,而且吃了较多,吃后不久就出现口吐白沫的中毒情况。但医生没有看到过他吃的到底是不是真的金蝉花。事后,医生查阅了医学文献,自古至今吃金蝉花中毒的没有记载。
专家表示,金蝉花属寒性,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金蝉花,是药三分毒,要想吃金蝉花的人们请先向医生咨询。另外,蝉花的疗效也不是非常明确,是不能当成药品出售的。所以村民们不必盲目跟风采挖,更需谨慎食用。
来源:永嘉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