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浙江景宁畲乡旺水村的山岭间格外肃穆,来自温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市丽水总商会、市景宁商会和景宁县驻温党支部的代表们出席旺水村红军烈士墓落成典礼,标志着温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今年开展的 “追寻红色足迹” 活动,在跨越四省、跋涉数千公里后,圆满画上了句号。
年初,为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传承红色基因,温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发起 “追寻红色足迹” 活动,重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路线。该协会执行会长杨文龙主动承担起 “千里走单骑” 的重任 —— 自驾穿行于浙闽赣皖的山水之间,遇车路不通处便徒步前行,循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足迹,开启了一场跨越半年的红色追寻。
从浙南革命根据地的 “红色起点” 平阳山门镇大屯村出发,杨文龙的足迹遍布浙闽赣皖三十多个县市:在瑞安大降村探寻粟裕将军当年的遇险之地,于遂昌门阵村触摸 “粟裕路” 上的军民深情,在青田芝溪桥头聆听抗日村民的悲壮往事,到怀玉山高竹山重温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的赤诚…… 途中,他不仅用镜头记录下 115 期纪实短视频,让百万网友透过屏幕感受历史的温度,更因替潘志民烈士寻亲、应邀重走红 25 军长征路等。
旺水村的红军烈士墓,正是这场追寻之旅中 “以行动践初心” 的生动注脚。据景宁县党史记载,1935 年 4 月 6 日,红军挺进师为保护当地抗租群众,在旺水村与前来“屠村”的敌军展开激烈交火,两名战士不幸牺牲,长眠畲乡。今年 3 月13日,杨文龙在村民胡小珍、苏以林的热心指引下,在荒岭松林间找到了这已沉寂近90年的两位烈士墓穴。消息传开后,景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档案馆、沙湾镇迅速联动,清理墓区道路、核实历史史料;温州景宁商会、丽水总商会等社会力量踊跃捐款,旺水村村民大会更是全票通过修缮决议 —— 众人同心协力,让烈士忠魂得以重归庄严。
典礼现场,杨文龙动情地朗读《写给红军先辈的一封信》:“您的名字无人知晓,您的功绩永世长存!”参加典礼的人手捧洁白的菊花敬献墓前,在哀乐中深深鞠躬,向两位长眠于此的烈士致敬。
此次 “追寻红色足迹” 活动,杨文龙用脚步丈量革命历程,用镜头记录红色记忆,挖掘到大量红色文化素材,更凝聚起社会各界传承红色基因的磅礴力量。他说:“从平阳山门一直到安徽宣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我们追寻的不仅是当年红军的足迹,更是永不褪色的信仰。国防教育重在力行,我们将把这份感动化为行动,让红色火种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代代相传,照亮前行的路。”
通讯员 甘蓝/文 余单 一晨 /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