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十一长假将至,大家早已迫不及待地规划起一场惬意的“吃喝玩乐”之旅。然而,假期虽惬意,健康不可忽视——饮食无度、出行疏忽,都可能给疾病可乘之机。为此,温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陈玲珑特别送来一份长假健康小贴士,助力大家健康愉快地度过假期。
冷暖交替需留意,适时添衣防感冒
近期天气转凉,早晚温差显著增大,呼吸系统疾病进入高发期,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患者都有所增加。假期中,无论你是宅家久居空调房,还是前往人群密集的景点,若空气流通不畅,极易引发感冒,甚至交叉感染流感病毒。
陈主任建议,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空调温度设置不要低于26℃,定时开窗通风;出行可备好常用感冒药,佩戴口罩做好基础防护。如出现咽痛、流涕、发热等症状,应多休息、多饮水,如果症状持续以及有加重现象,或伴有胸闷、气促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胡吃海喝会伤身,美食美酒需把控
假期欢聚,美食美酒常是主角,但需谨防“病从口入”。海鲜配啤酒虽是享受,却容易导致尿酸升高,诱发痛风;而有肝胆系统疾病的人群,更应严格忌酒,避免高脂油腻食物,以免引发急性胆囊炎或胰腺炎。
聚会饮酒务必要适量,饮酒前建议先食用碳水化合物或汤类食物垫胃,以减轻酒精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若出现醉酒呕吐,须留意呕吐物颜色——如呈咖啡色或红色(排除红酒、西瓜等摄入),可能为急性胃出血信号,需立即就医。呕吐时请让患者侧卧,并轻拍背部,防止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出游防护,别让胃肠“闹情绪”
不少人有这样的体验:一出门旅行,肠胃就容易“闹情绪”。陈玲珑主任分析,旅行腹泻常见诱因包括饮食卫生不佳、生冷食物刺激、饮食不规律、腹部受寒等。
专家表示,预防的关键在于“管住嘴、勤洗手”:尽量选择卫生条件有保障的餐馆就餐,避免街边不明小吃;饮用瓶装水或煮沸的水,少喝冰镇饮料;适量补充益生菌,增强肠道抵抗力。出游行程之前,可以备好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以及口服补液盐以防脱水。此外,旅途昼夜温差大,需注意腹部保暖,品尝当地特产也应“浅尝辄止”,避免辛辣、生冷食物对肠胃的连续刺激。
高血压患者,严防心脑血管意外
换季加上长假旅途劳累、熬夜娱乐,中老年人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假期出游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出发前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适宜远行,尤其长途或高原旅游;定时定量服药,切勿因游玩而遗漏; 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避风;旅行中如出现手足麻木、言语不清、头晕胸闷等症状,陪同人员须保持镇静,立即将患者送医。
受访专家简介
温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生命支持组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院前急救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灾难医学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中毒学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温州市生理科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温州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
温都记者 张晓
审核 王金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