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出台AI新政创新推出“三券一贷” 计划到2027年建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5-09-09 08:34 温州都市报 

温都讯 9月8日,记者从温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将聚焦“五个突破”的核心目标,计划到2027年建成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打造10个以上行业垂类大模型等,同时创新推出“三券一贷”政策,直面企业创新成本高的痛点。

市数据局(市人工智能局)现场发布行业垂类模型、高质量数据集、应用场景需求和重点产业平台等四张清单,以真场景、真数据和真需求,向全球创新力量发出“合作邀请函”。

“五个突破”

瞄准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渗透生活、重塑产业”。为在激烈竞争中加快先行,抢占“勇立时代潮头”的新赛道,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上周,我市挂牌成立全省首个人工智能局,出台《温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系统提出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的三年行动蓝图。

根据《实施方案》,我市计划锚定“五个突破”核心目标,即产业能级突破(建成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核心产业突破(落地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化基地)、场景应用突破(打造10个以上行业垂类大模型、100个以上示范型创新应用场景)、算力基础突破(全市算力总规模突破5万P)和人才集聚突破(引进培育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30名、相关专业人才400名以上)。

“围绕这五大目标,我们构建了‘3412’总体推进框架,也就是‘三大基础体系强支撑、四大核心产业筑根基、十二大领域赋能促升级’。”市政府副秘书长沈林杰介绍,在基础体系方面,我市将聚焦“强基固本”,构建算力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产业全方位服务等三大支撑体系。其中,包括谋划建设绿色低碳万卡智算集群,打造成东南沿海重要的“算力粮仓”;打造公共、医疗、交通、鞋革、泵阀等十大特色数据专区;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和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推出“AI产业转型官”计划。

“三券一贷”

精准破解中小企业痛点

与此同时,我市配套出台《温州市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重点围绕“降成本、育生态、活要素”三个核心,推出12条靶向性强、含金量高的举措,构建从底层算力到顶层应用的全方位支持体系,让更多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起步阶段获得关键支持,以此助力AI企业在温州“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大”。

市数据局(市人工智能局)局长孙祥光介绍,“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以及“算力贷”即“三券一贷”政策是一大亮点,通过“券补+信贷+奖励”组合拳,精准破解中小企业“用不起AI、难寻到资源”的痛点。以“算力券”为例,目前部分中小市场主体因“用不起算力”而制约研发进程,针对算力费用价格高这一问题,采用以智能算力服务“合同实际执行金额”为计算依据,对采购自主智能算力服务的单位按不超过30%的标准给予补贴,对采购非自主智能算力服务的单位按不超过10%的标准给予补贴。

目前,上述“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已在鹿城、龙湾、瓯海、洞头等四个区范围施行。

“四张清单”

邀全球创新力量共建AI生态

基于温州特色优势与产业禀赋,会上同步发布行业垂类模型、高质量数据集、应用场景、重点产业平台等四张清单,梳理出17个行业垂类模型、14个高质量数据集、74个现实应用场景需求,以及中国(温州)数安港、中国(温州)智能谷、永嘉车联网孵化园等7大创新平台。以行业垂类模型中的“管医生”地下管网检测AI系统为例,它查找地下管网缺陷的效率是传统人工的四倍,同时还能降低50%的维修成本。

孙祥光称,发布四张清单目的是以真场景、真数据、真需求,向国内外企业与机构发出“来温州、创未来”“投温州、赢未来”的诚挚邀请,从而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千行百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各部门也在积极行动。市经信局副局长杨雄文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全市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要通过技术赋能、场景落地、生态构建等,持续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跨越,为区域经济能级实现新跃升注入强劲动能。

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罗以兵表示,将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融合发展,计划通过系统构建低空基础设施网、航路航线网和飞行服务网,拓展文旅、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等多元应用场景,以及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等,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瓯海区政府副区长陈澄博表示,中国(温州)数安港将作为温州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优势载体与关键战略支点,以“数据安全筑基、要素流动赋能、产业生态共荣”为主线,打造AI产业发展“信任基石”“核心引擎”以及“肥沃土壤”。

温都记者 陈恩欣

编辑 陈东升

审读 郑凌

责编 朱斌

监制 王冰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