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医大附一院牵头36家医院共研致命感染性疾病 以温州经验守护更多生命

2025-08-30 22:20 掌上温州客户端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被称为皮下“食肉大军”,发病急骤、进展凶险,常伴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致死率极高。8月30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召开专题培训暨多中心临床研究推进会,联合省内外36家医院共建临床研究平台,推动早期识别和规范化救治流程,为更多患者争取宝贵生机。

小伤口也可能引发致命危机

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浙江及福建、广东、山东、海南等沿海省份的百余位急诊科专家线上线下参会。

会议伊始,温医大附一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卢中秋教授列举了一系列近期病例:乐清一位老人因处理海鲜被刺伤,经9天抢救后不幸离世;苍南一名渔民同样因海鲜刺伤,几天后便失去生命;一名6岁男童在厦门沙滩被鱼刺伤,先后接受三次手术才转危为安;宁波一位患者因创伤弧菌感染危及生命,紧急发出会诊请求……随后,卢中秋教授结合接诊的多个病例和图片,介绍了临床表现、早期检查与鉴别诊断,并分享治疗经验。

专家指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伤口,往往在两天内迅速红肿、疼痛,并伴随高热,引发多器官衰竭,其背后“真凶”便是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其中由创伤弧菌引起的Ⅲ型病情最为凶险,死亡率很高。创伤弧菌感染高发期在6至10月高发,尤其8、9月最集中,被称为海洋中的“隐形杀手”。

“早期识别是关键,及时的抗感染治疗和手术干预,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卢教授强调。

团队探索诊疗路径 全国推广“温州方案”

数据显示,每10万人中约有0.3-5例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患者,其中20%—30%在住院期间不幸去世,仅一半能顺利出院;更有10%—20%患者不得不接受截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自1998年起,卢中秋教授团队持续深耕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的诊疗研究,至今已救治近400例患者。团队首创“Double-SR”急诊快速筛查系统,建立起“早期切口减张+多学科全程管理”的诊疗模式。该多学科团队由急诊、烧伤、创面修复、麻醉、药学等领域十余名专家组成,使创伤弧菌感染的病死率从75%以上降至30%以下,总体病死率由30%降至17.6%。相关创新成果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团队今年还入选省级‘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

为进一步规范诊疗,该团队牵头先后制定《创伤弧菌脓毒症诊疗方案(草案)》(2008)、《创伤弧菌脓毒症诊疗方案》(2018),2023年发布《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临床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今年2月发布的《创伤弧菌脓毒症临床诊治急诊专家共识》。这些成果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温州方案”,目前已在各地医院推广应用。

36家医院共同参与临床研究

此次会议一大亮点,是温医大附一院联合省内26家、国内其他地区10家医院,共同开展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将聚焦早期识别、精准诊疗、数据共享与人工智能应用,旨在探索更高效、更科学的救治方案。会上还就病例资料上传、标本输送等细节进行了深入讨论。

温医大附一院副院长陈钢表示:“多中心研究能集中更多病例和数据,推动诊疗的规范化、精准化和同质化,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希望通过联合攻关,产出更多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虽不常见,却极为凶险。温医大附一院卢中秋教授团队深耕这一领域二十多年,逐步形成了国内领先的诊疗体系和科研成果。如今,从单院探索到多中心合作,“温州经验”正转化为全国标准。“只有不断协作、不断创新,才能战胜这类致命感染。”卢中秋教授坚定地说。

温都记者 张晓

审核 王金杰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