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知道一种叫甲烷的气体吗?这种气体会加速地球的升温,让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热。而垃圾填埋场作为全球第三大人为甲烷排放源,约占全球人为甲烷排放量的18%。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生态,科学家们开始了寻找“漏气垃圾山”。
2025年7月28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程天海研究员团队在《自然—气候变化》中提出了一种了不起的新方法,即通过一种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精确量化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当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在太空中给地球“拍完照片”,传回地球的卫星照片经过放大,通过一种叫“匹配滤波”的算法,科学家们可以把图上的每个像素的光谱单独拎出来,对比找出最接近“纯甲烷吸收光谱”的地方,从而快速地找到哪里的垃圾山在偷偷漏出甲烷气体。
有了“太空相机”的精确拍摄,我国科学家们给地球上的垃圾场“做体检”时,就可以更精准地揪出偷偷放臭气的地方,为共同推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进程、守卫地球家园的蓝天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8月11日,在长江入海口,海门与太仓隔江相望处,一台重约5650吨的“钢铁巨兽”缓缓转动刀盘——它将挖通两地的江底隧道。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直径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沧渊号”盾构机开挖直径足足有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堪称“巨无霸”。
面对海太长江隧道掘进工程中的超长距离、超大直径、超高水压、超大埋深等“拦路虎”挑战,“沧渊号”盾构机有三大“法宝”应对:“数字大脑”实现全程智慧管控,“智刃铁齿”技术攻克掘进瓶颈,“智慧心脏”主动防护系统筑牢安全屏障。多元创新技术的协同应用为隧道“长、大、高、深”的复杂工况提供了动态安全保障。
当“沧渊号”的刀盘在长江底稳步推进,这条即将贯通的地下动脉,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基建在深水、大直径、长距离穿江隧道领域的硬核实力。钢铁蛟龙潜渊处,正是中国智造破浪时。
2025年8月2日,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新一代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Darwin Monkey(简称“悟空”)。整台“悟空”由15台像刀片一样的神经拟态类脑服务器组成,每一台服务器内部又集成了64颗叫做“达尔文3代类脑计算机芯片”的特殊小芯片。通过2.5D晶圆级先进封装技术,每台服务器内的64颗芯片都被直接贴在一个12英寸的晶圆“大圆盘”上,就像玩拼图游戏一样拼成一个“超级大脑”,使互联的反应速度更快、功耗更低。
“超级大脑”的存在也让这位“数字孙悟空”身怀绝技,它的脑袋里可装着20亿个像“小精灵”一样的脉冲神经元,在这些脉冲神经元之间,又可以再搭1000亿条像“小电话线”一样的神经突触。除了常规的答疑解惑功能外,“悟空”还是一名“医生”,可以通过模拟小虫子、小鱼、小鼠、小猴等从低等到高等的不同神经元规模的动物大脑,为科学家们对脑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更重要的是,当这台“悟空”计算机全速工作,功耗居然只需要约2000瓦,只比两只吹风机同时工作的功耗高一点,却足以驱动千亿级的神经元连接!或许在不久后的某天,当清晨阳光掠过西湖苏堤,这只“硅基灵猴”将手持神经拟态的金箍棒,搅动智能时代的新风云。
来源:《好学少年》周刊第29期
本版主持:“好学”长 方晨 “好学”姐 黄心瑶
编辑 方晨
审读 夏忠义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