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场上,意外如影随形。温州大学一名尼日利亚留学生在羽毛球场上意外受伤,膝关节的疼痛与行动不便,让他饱受一年半的折磨。四处求医无果后,近日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迎来了转机,手术成功让他重燃回归运动场的希望。骨科专家提醒,膝关节运动损伤频发,科学就医至关重要,同时要规避日常不良习惯。
沟通破壁垒,医患共筑“膝”望之桥
二十出头的杰森(化名)来自尼日利亚,是温州大学的一名留学生。一年半前,一场羽毛球赛让他右膝受伤,自此膝关节频繁疼痛,走路姿势怪异,运动更是成了遥不可及的梦。中文不好的他,在温州就医时困难重重。为了恢复正常步态、重返运动场,他慕名来到温医大附一院骨科,找到了擅长关节疾病与运动损伤诊治的吴李闯主治医师。
经过细致的体格检查与影像学评估,吴医生诊断杰森为“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合并外侧半月板撕裂”。这种损伤保守治疗难以奏效,唯有手术重建韧带才能稳定关节。通过全程英文交流,杰森终于明白此前久治不愈的原因,并接受了手术方案。
吴李闯医生运用微创的关节镜手术,为其完成了“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重建手术,同时修复撕裂的半月板。手术耗时一个小时便顺利完成。术后次日,杰森就能佩戴支具下地行走。
8月25日,杰森顺利出院。吴医生对杰森说:“只要配合后续的康复训练,几个月后你就能重返球场。”杰森满怀信心地点头回应。
前交叉韧带是运动“关键锁”,受损亟需修复
膝关节内的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叉韧带,如同两把坚固的锁,为关节稳定保驾护航。
吴李闯医生介绍,前交叉韧带损伤在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运动中极为常见。当运动员突然急停、变向或跳跃落地时,膝关节若承受不住超负荷的压力和扭转力,就可能导致前交叉韧带断裂。急性损伤时,患者常能听到膝盖发出“砰”的一声脆响,伴随剧烈疼痛,关节迅速肿胀,有时甚至无法行走。若未及时进行科学治疗,进入慢性期后,虽疼痛可能减轻,活动度部分恢复,但膝关节会变得“不稳”,运动时极易再次受伤。长期交叉韧带断裂,不仅会限制运动,还会加速膝关节软骨退变,缩短关节使用寿命。
“影像检查通常只显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这需关节专科医生进行手法检查。一旦确诊完全断裂,保守治疗无法恢复。”吴医生提醒,“应尽早选择手术重建韧带。如今手术采用微创方式,只需在膝盖上打几个小孔,医生就能在关节镜下完成韧带重建,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他同时强调,手术只是第一步,术后科学、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对恢复运动功能同样关键。
膝盖用得久,牢记“三少一多”
吴医生表示,许多生活习惯都在悄悄伤害膝盖,大家需要尽量避免以下情况:
• 久蹲、久跪:会加速软骨磨损,或引发髌骨疼痛等膝盖问题。
• 频繁爬楼或爬山:容易造成半月板损伤、关节滑膜炎。保护膝盖,建议上山时,重心前倾,而下山时可以用之字形路线,同时使用登山杖去分担膝关节的压力。
• 过量运动:高强度冲击运动是韧带和半月板的“隐形杀手”。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的热身。对于长期跑步的人士来说,保护膝盖建议跑一天休两三天,单次跑步在3公里—7公里。
• 体重过大:肥胖人群膝关节负担重,进行跑步等高冲击力运动时,膝盖磨损更严重,建议选择游泳等运动项目。
“年轻时若能省着用膝盖,年老时才能拥有轻快的腿脚。保护膝盖要牢记‘三少一多’:少蹲、少跪、少爬坡,多锻炼大腿肌肉。”吴医生建议,大腿肌肉强健,才能为膝关节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护。
温都记者 张晓
审核 王金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