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讯 “我读高中时,在一个表演现场看了一遍温州鼓词,从此就成了其粉丝。它作为非遗不仅有趣,还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方言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昨天,在“探寻瓯越音韵,共赏温州鼓词”主题温州学读书会上,00后瑞安小伙何洋洋这样说。
今年23岁的何洋洋是一名大学生,出于对鼓词的热爱,他拜师温州鼓词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林秀珍老师。在当天“探寻瓯越音韵,共赏温州鼓词”主题温州学读书会上,他和温州学传播大使、温州鼓词陈派艺术传人、温州市鼓词研究会会长陈继宁共同演绎了鼓词曲目《秦香莲》杀庙的片段,得到阵阵掌声。
“其实我是一名工科生,学习温州鼓词不仅要懂音律,还要对文字有敏感性,但因为热爱,这些困难我都慢慢克服了。”何洋洋说。
陈继宁说,温州鼓词俗称“唱词”,是浙南地区最为盛行的曲艺形式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它经历了从口头传唱到文字记录的转变,从民间小调到曲艺表演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温州鼓词的艺术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
在温州学的大花园中,温州鼓词是其中颇具烟火气与生命力的一朵。它用三弦伴奏、用方言吟唱,把温州人的喜怒哀乐、民俗故事藏在韵律里,传唱了百年光阴。悠扬婉转的琴音唱词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温州人,亦是很多在外温州人的乡愁。
“探寻瓯越音韵,共赏温州鼓词”主题温州学读书会由温州市温州学研究联合会主办,温州鼓词研究会、世界温州人家园服务中心协办。
温都记者 蒋文泽
编辑 孙立彭
审读 郑凌
责编 潘达源
监制 王冰
▲《温州都市报》2025年8月22日02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