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张煦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七(18)班
北海的花开了,我领你去看看吧。
——题记
他是坐在轮椅上的沉思者,他是在读者眼中深受感动的大作家,他是在病房里一个痛苦的病人。他痛恨自己,他又悟得人间的真情;他失去了最亲近的人,他也得到了文学上的成功和生活的真谛。莫言曾说:“中国作协只养了一个人,那也应该是史铁生。”他,就是史铁生。
少年——快乐和热爱
他在早年时被视为“别人家的孩子”,年纪轻轻就考入清华附中,他和其他的男孩子一样,都热爱运动,甚至在运动会上取得金牌。他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在“上山下乡”时,他不仅没有因困苦的环境而叹气,反而依旧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青年——病苦和迷茫
然而……
原本患有先天性腰椎裂的他,因为长期的劳作,加上睡在寒窑上,再加上一次的暴雨,回到家的他高烧不退,病也开始发作。在生日那天,本该开心的他住进了医院。他第一次感到绝望和迷茫,那可是让我们行走的双腿啊!他多么希望自己脊椎病可以有所好转——但是,他在等待良久后依旧没有任何好转——他的双腿彻底残疾了!
这时,在迷茫中,是母亲为他点燃烛光。她在史铁生发怒的时候悄悄走开,又在平息后悄悄回来。“咱娘儿在一块,好好活儿,好好活儿……”可命运的恶意再度盯上了史铁生,母亲病逝了。这时,他才明白自己是有多么的愚蠢、多么的无知,在得知母亲为了他隐瞒自己的肝病后,他是有多么的崩溃。
一时间,他感到茫然、错愕,望向周围,只剩下溺人的死寂。
中年——反省和重视生活
在此之后,他重新反省自己,审视生活,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写作,是为了对命运,讨要一个说法。”
起初,是接二连三的失败,但是,在他写了《命若琴弦》之后,他的写作生涯终于开始向上走——“当上帝给你关掉一扇窗时,必定会再开一扇窗”。在《命若琴弦》发表后,这本小说犹如横空出世的黑马,意外斩获巨大成功,他的故事也随之在人群中口耳相传。他用深刻的话语,向命运和生活发出了拷问。
尽管,他的病情在一步一步走向恶化。
从1980年开始,他患上了肾病。重病让他痛苦不已,而史铁生仍旧乐观,早已被命运打磨完的他,已变得坚如磐石、坚不可摧——“先别死,再试着活一活看”。他时常会来到园中,听着树叶声、鸟啼,看着人们的行走,看着苍老的大树,他慢慢消化自己的情绪和痛苦,而生活再次向他开了一扇窗。
从那时起,他将笔尖指向人的残疾、人的嫉妒、人的自私、人的欲望和人的贪婪。在肆意流淌的笔尖下,他悟得了人世间人在面对欲望时的退缩,逐渐乐观地对待生命和命运的不公。
他的生活也日益好转,无论病情怎么摧残着他。
终年——与死神的抗争
病情直转急下,让史铁生的生活无法好转,他患上了尿毒症。那种痛苦,就像浑身被扎满了针。
他,只能靠着透析来维持自己的健康。
然而,死亡,这一盛大的节日,终于降临。
2010年12月3日。
多么难忘的日子。
他把自己的器官捐献了。
一个对生命、对生活、对人、对文学有着卓越贡献的人,终于合上了双眼。
他是明星,甚至不可以用明星来形容他。
史铁生的文字满溢着真挚的情感,无比亲切。读者读过他的书后,仿佛经历了一场神圣的洗礼,心中豁然开朗,能够乐观从容地直面生活。每一次阅读都能带来异常温暖的触动,让人对生活中的种种不顺有全新的理解与感悟。那些曾在心底失落的人,能从他的书中重拾自信;处于瓶颈期的人,能从中汲取力量重回巅峰;迷茫痛苦之人,也会因此变得乐观坦率。
他是高悬夜幕的璀璨星辰,以夺目华彩点亮苍穹;是熊熊燃烧的炽热火焰,洒脱无畏地穿透重重困境;是日落时分的磅礴落日,即便余晖将尽,也拼尽全力与命运抗争,释放最耀眼的光芒。
在我心底,他有着明星般的夺目,却又远不止于此,他的存在超越了明星的定义,成为我灵魂深处的独特指引。
指导老师:周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