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树洞|随身带平板电脑 能证明自己已成为独立自主的大人?

2025-08-18 15:53 掌上温州客户端 

心灵树洞.jpg

3010207_shaohr_1754987837106_b.jpg

李富琴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催眠师、心理教师、MindUP国际认证师资、国家三级婚姻咨询师、高级家庭指导师、中社联团体讲师。


家长问:

正逢暑假,不少青少年因此长期接触手机、平板、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产生依赖心理,影响身心健康。有家长咨询,孩子出门都要带着平板电脑,甚至在家长的要求下,也不愿意从书包里取出,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养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李富琴回复

不少家长会采取较为粗暴的方式强行要求孩子远离电子产品,这种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有甚者,为了让孩子“戒断”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还会采取一些惩罚性的举措,比如禁止使用电子产品、剥夺孩子玩耍等等,强迫孩子服从,但往往会引发孩子闹脾气、家长与孩子发生争吵等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先了解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才可以对症下药。根据了解,孩子说自己这样的行为是因为同学有他也想要,只是有样学样,同时笃定自己能够控制使用时长不会沉迷,并觉得随身携带电子产品是证明自己已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人的表现。

李富琴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并不一定要去模仿别人,或是强行去融入一个团体。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并不需要时刻随身携带电子产品。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安排户外运动、用纸质书本阅读等方式,间接“替代”电子产品的一些功能,减少青少年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自身的掌控力不足,很容易沉迷电子产品。家长可以试试这样做,比如可以让孩子看书1个小时,然后可以使用电子产品几分钟,通过将适时使用电子产品作为完成一个任务的奖励,慢慢淡化电子产品的影响力。如果孩子无法完成约定,家长可以顺势而为,让孩子明白目前的他无法依靠自身摆脱电子产品的依赖。

孩子认为随身携带电子产品是独立自主的表现之一,这该如何引导呢?

李富琴认为,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想法,但要告诉孩子,独立自主关键并不在于自己模仿或者做出大人的行为,而在于对自身的掌控力、责任心等。大人随身携带电子产品,既是生活工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大人可以管住自己,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如果青少年能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和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适时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并不是禁忌。但是如果青少年在休息时间长期沉迷、不当地使用电子产品,则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

家长可以通过共同做家务、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等方式,来引导孩子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自主,让孩子明白“独立自主”并不拘泥于某项工具、某个行为。“好学”长 陈伟

心理故事扫码联系我

来源:《好学少年》周刊第27期

“好学”长  陈伟

编辑 林摄尔

审读 夏忠义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08B20250817C.jpg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