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温州养老院视频号如何点燃千万流量?

2025-08-08 10:03  

九旬阿婆背诵温州方言童谣、八旬阿公表演魔术……近日,记者在我市多家养老机构视频号里发现,短视频时代,养老院里的生活,正成为年轻养老人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他们一边精心照料长者,一边花样不断拍摄长者的生活,为长者搭建起一个展示自我及与社会互动的舞台。养老院视频号成为了社交自媒体平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收获了大量关注和热度。

长者才艺成养老院视频创作金矿

才艺表演、电影模仿秀、手工游戏、趣味运动……养老院视频号内容丰富多元,而“宝藏”爷爷奶奶们的才华更是成了养老院视频号创作的金矿。

在温州睦邻颐养中心,82岁的彭叔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硬币往上一抛,手一落就变出了一个奶茶杯。彭叔年轻时曾在京剧团工作,平时喜欢唱听京剧,写诗词看报纸。四年前入住颐养中心,有才艺、台风好的他在视频时代,成为了养老院视频编导眼里的最佳“男主角”,担当起《80后爷爷坐镇台风天》、《院长掉水里怎么办》等小短剧的“主角”。

在红景天水头老年公寓视频号上:《乐队三人组表演》、《上海滩》模仿秀、《穿越夏朝妲己晋见》、《划船游西湖》等视频,在器乐、道具、化妆等配套下,无不展现出长者们在养老院的欢乐生活。

微信图片_20250808093516.jpg

在现代康养公司视频号,口述史推文成为流量担当。兼职编导们在工作之余,对园区内的部分长者进行了采访,记录下爷爷奶奶们的青春故事,制作成口述史推文。如园区内百岁高龄的周爷爷分享了他入住以来的生活点滴,而郑奶奶则展示了和她的“好姐妹”们共同成立的合唱团的表演成果。这些视频推文不仅让长者们的珍贵经历得以传承,也拉近了年轻一代与他们的距离,激发了社会对长者生活的更多关注与共鸣。

九旬长者讲温州方言童谣成流量爆款

将镜头对准讲方言的老人,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成为养老院视频号的破圈关键。在养老院视频号里,记者发现,长者们出境录制的温州各地方言,正成为网络流量担当。《温州话小课堂》《跟我学闽南话》《温州童谣十二月令》(蛮话版)……这些古老的方言童谣,精准戳中本地群体的集体记忆,引发裂变传播。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秆做鬼叫……”近日,位于苍南钱库的苍南县睦邻颐养中心,在其微信视频号上推出的《温州童谣十二月令》的视频内容,一经推出即成爆款。视频里,养老院里12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一人一句地用当地蛮话说着十二月令童谣。截止目前,该视频已有近23万人次的浏览,被推荐给了9万多个朋友。在视频评论中,有观众留言自己看见了90岁的小学老师、有留言“想奶奶了,小时候奶奶教我学过”、有观众点赞说“把蛮话俗语收集起来,真好。”

微信图片_20250808094132.jpg

“姆姆打铰杯,铰杯打不准,担去卖茭笋……”在红景天广化老年公寓,92岁的阿婆,虽然年迈体弱离不开床上,却口齿伶俐记忆清晰的背起整首童谣,还一边背一边用双手比划着。而这条视频虽然只是发布在一家名不经传的养老院公众号上,数据显示,该条视频已被播放27.8万次、转发量过万。“好多人不会讲这个了,快失传了,老太太强”“这个阿姨记忆好”“小时候会说,现在都忘了,老太太好厉害”“小时候我讲过,谢谢老奶奶提醒我还会讲”……网友留言点赞多多。

专业运营让养老故事破壁出圈

意识到视频号的巨大潜力,养老机构的视频拍摄也告别了“家属群分享”的原始阶段,开始向专业化运营跃升。

如现代康养公司成立了融媒体中心,组建了一支以00后为中坚的兼职创意团队。成员来自办公室、营销、护理一线,他们自主策划、拍摄剪辑,再由专业团队审核把关发布,致力于将金竹嘉园及长者们的日常生活真实生动地呈现给家属及社会大众。据悉,2024年,该团队策划活动超3000场,发布作品近百个,观看量突破40万大关。

“起初只为让家属安心,后来更想击破社会偏见——送养老院绝非遗弃!”浙江睦邻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叶其泼说。为此,公司专门开设新媒体运营中心,招聘专业人员来负责养老视频号内容的编导剪辑提升。并抽调公司旗下各服务中心的年轻养老护理员作为兼职拍手,敏锐捕捉社会热点创作。不仅让长者们“足不出院”亦能感受新风尚,同时也让更多网友了解养老院里的长者生活。

“很多人误以为养老就是管好吃穿睡,”叶其泼强调,“老人精神世界同样丰盈广阔。展示才艺、分享阅历,对他们亦是莫大享受。”

当养老院不再只是照料之地,而成为守护记忆、创造快乐、传递价值的文化节点,镜头里的“夕阳红”无不向全社会展示了“老有所乐”的真实图景。

温都记者 毛毛

编辑  毛鲜艳

校对  仇玲琍

审核  潘宁宁

08B20250808C.jpg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