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工委)积极响应浙江省“银伢和乐”工作体系部署,以“红七月”为契机,联动“五老”资源,组织师生党员和青年学生精心打造“桑榆乐韵”老年声乐培训与“华裔归巢”自然探秘夏令营双轨服务,为“一老一小”搭建代际共融的暖心桥梁。
银龄乐韵暖桑榆:声乐课堂奏响最美夕阳红
“吸气要深,吐气要缓,让歌声从丹田流淌……”瓯海区西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35名银发学员在学院关工委推动的“2025年会昌老年大学声乐培训班”上专注练习。本次培训作为落实“老有所学”赋能活动的实践载体,面向50-75周岁老年群体开设16次系统课程,内容涵盖呼吸训练、民族与流行歌曲演唱技法及合唱排练。
在关工委特邀声乐教师指导下,学员们通过科学发声训练提升歌唱技巧,更以《茉莉花》《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曲目传递家国情怀。课堂现场,银发学员们引吭高歌,眉宇间神采飞扬。学院党总支书记单显勇表示:“音乐是情感的纽带,我们希望通过专业教学,让长者在‘银龄乐韵’中重拾青春激情,点亮社区文化氛围。”
华裔归巢润童心:自然探秘架起跨海连心桥
7月11日,由鹿城区侨联主办、园林学院关工委协办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乐享自然”夏令营首期活动在我校启动。来自法国、美国、西班牙等8个国家的73名华裔青少年齐聚一堂,沉浸于园林学院精心打造的生态课堂,开启一场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
活动伊始,学员们被浙江本土生物的奇幻世界深深吸引。展台上栩栩如生的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标本,宛如一本立体的《昆虫图鉴》,令这些海外归来的小探险家们惊叹不已。“原来家乡有这么多神奇的生物!”一位学员兴奋地说道。这些珍贵的标本不仅展示了浙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更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了生态保护的种子。
参观结束后,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的特色课程让每位学员都能深度参与。小学组开展了“昆虫记·自然笔记”活动。孩子们化身小科学家,借助放大镜细致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用彩笔描绘出蝴蝶翅膀的绚丽纹路,用剪纸再现甲虫坚硬的外壳,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自然笔记。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培养了孩子们观察力,又让他们理解了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初高中组则投入到更具挑战性的“非遗古建搭建”活动中。学员们学习运用几何原理设计了解古建的奥秘,认识神秘的榫卯结构,并动手实践刨、凿、磨、涂铺等基础木工技巧。通过测量、绘制、切割、打磨等一系列步骤,他们亲手建造自己的建筑模型,锻炼了数学思维、空间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本次活动受到学员的一致认可。这场跨越国界的自然之约,不仅让华裔青少年领略到故土的生态之美,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中华文化的根。正如鹿城区侨联负责人所言:“这些带着新视野回归的幼苗,终将成为联通中外的绿色使者。”
园林学院关工委将持续深化“红七月”服务内涵,依托“银龄智库”资源,拓展“祖辈共学”“隔代共育”特色课程,在代际和谐互动中奏响“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暖心乐章,让“银龄和乐”的暖流浸润千家万户,为浙江“银龄和乐”双龄共养体系贡献园林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