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肃省平凉市65岁的张冬兰女士拨打本报热线88868886求助“温都帮帮团”,20世纪90年代,温州市区一名从事印刷行业的民营企业主借款300元,帮助她和丈夫渡过难关。如今,她想求助媒体找到对方,归还30多年前的欠款,“不仅是为了了却一桩心事,由衷地向他们说声‘谢谢’,同时也想看看两位故人,叙叙旧。”
30多年前,他到“温州市市中印刷厂”务工
张冬兰的丈夫孙志钢曾是平凉某国营印刷厂的胶印机操作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他所在的印刷厂经营状况不佳。“当时,印刷厂全年干不上3个月的活,一个月到手也就几十块的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丈夫在一份印刷杂志上看到温州急需胶印机操作员的招聘信息,“说是管住,月保底工资500元。经过商议,我丈夫和几位同事决定去温州试一试。”
1993年3月,孙志钢及几位同事来到位于市区屯前街的“温州市市中印刷厂”。张冬兰说,该印刷厂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订单源源不断,印刷厂的负责人叫陈志敏,对丈夫和几位同事的表现非常满意,“去的第一个月就拿到了600多元。”
股骨骨折回乡休养,向老板借款300元
1993年5月,孙志钢在一次上下楼时不慎摔伤,导致股骨骨折。安顿好5岁不到的女儿后,张冬兰便搭乘长途汽车于6月1日抵达温州。“陈志敏先生和他的爱人汤红英接待了我,跟我介绍了志钢受伤的情况,还不停地安慰我,让我陪志刚休养一段时间。”
陈志敏为孙志钢垫付了手术费,还为两人安排了住所,提供了数月的生活费。在张冬兰的悉心照料下,孙志刚恢复得不错,3个月后可以拄着双拐下地走一会儿。
由于股骨头骨折恢复期漫长,尽管手术成功,但后期还要拄拐生活数年,且不能负重。若保护不好,股骨头坏死还要做人工髋关节置换,“摔伤的时候志钢只有35岁,我们不敢冒这个险,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但再待下去,短时间内又干不了活,也拿不到什么钱。”
夫妇俩商量后,决定回平凉休养。“经过协商,陈志敏先生给了我们300元作为路费,考虑到路上的开销,我们又向陈志敏先生借了300元,并打了借条约定3年归还。“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他的那句话——‘借你们的300元,我没打算要回来,也不会为这300元特意跑一趟甘肃平凉。以后能不能再见面,就看我们的缘分了’。”
“说实话,回平凉的头几年,原来的印刷厂给志钢安排了个保安工作,收入不高,只能维持日常开销。后来遇上政策调整,我们的工龄也被买断。为了生存,我们决定自己开印刷厂。”
经过努力,孙志钢夫妇的印刷厂生意有了起色,“手头虽然宽裕了,但因为生意和女儿的教育问题一直抽不开身。”张冬兰这样解释。
鹿城印刷行业协会答应发动成员寻人
“打了借条就是凭证,钱我们一定要还,不管多久,这是最基本的诚信问题!”2023年10月28日,得闲的孙志钢和张冬兰来到温州寻找陈志敏夫妇。
“我们以温州港务管理局为地标,很快就找到了屯前街,可惜周边的居民都不知道丈夫所在的印刷厂搬到哪儿了,找不到半点有用的线索。”寻访无果,张冬兰夫妇随即向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五马派出所求助。
五马派出所值班民警陈道胜说,“根据张女士提供的信息,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帮忙寻找,暂时没有相匹配的人员信息。”
7月24日,记者联系上鹿城区印刷行业协会。该协会工作人员介绍,温州市市中印刷厂曾是该协会成员,“我们协会里年长的同志确认有这家企业,老板和老板娘的名字也对得上,但是他们很早就不在这个行业做了,时间一长相互之间的联系就少了。我们会发动协会成员帮忙寻找,如果有线索第一时间告知你们。”
温都记者 陈恩欣
编辑 孙立彭
审读 郑凌
责编 吕进科
监制 王冰
▲《温州都市报》2025年7月28日04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