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新疆阿克苏专电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肤生工程团队走进新疆阿克苏,把肤生工程千村千点救助站授予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4台手术并开放观摩,另外还赴温宿县开展科普讲座和义诊活动。
温医大阿尔伯塔学院党委副书记、肤生工程秘书长王小尚,温州市科协副主席、温医大附一院研究生与毕业后教育部主任赵光举,温医大附一院医务处主任暨玲、创面修复科执行主任王健、创面修复科副主任陈雄,温医大附二院医保处主任崔虓,温医大药学院药学系主任陈冰冰、博士研究生厉丁玮,温州曙光中西医创面修复医院院长、肤生工程副秘书长陈善亮等参加活动。
一次造福创面患者的授牌
7月22日上午,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举行了“肤生工程千村千点计划——新疆阿克苏创面修复救助站(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授牌仪式,王健将这块牌子授予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刚,温医大党委书记金焕民和阿克苏地委副书记、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骆梅英见证授牌仪式。
随着救助站的成立,肤生工程团队将常态化来阿开展公益手术、义诊、科普宣教、上门送医等公益慈善活动。这不仅能将温医大优质的创面修复临床资源输送到阿克苏,为当地深受创面问题困扰的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赵光举、暨玲、崔虓等专家与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相关科室就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王健结合温医大附一院创面修复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相关情况做专题讲座,并就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创面修复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肤生工程团队向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赠送《生长因子与创面修复图鉴》(中英文)书籍。
7月23日,王健、陈雄、陈善亮等肤生工程专家,为当地4名患者实施手术,目前他们恢复良好。
一场让200多名村民受益的义诊
为进一步深化医疗援疆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为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7月24日上午,肤生工程团队、浙江援疆“医疗大巴扎”赴温宿县柯柯牙镇萨依巴格村开展义诊活动,为200多名当地群众提供了医疗咨询、检查和治疗服务,并送上价值8000多元的药品。
肤生工程团队王小尚、陈冰冰、陈善亮、厉丁玮等,温医大援疆干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朱椰凡带领温医大援疆干部阮小蛟、顾飞英、王剑虹、张华、麦菁芸、林仲等参与活动。
温宿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新华说,浙江援疆医疗队长期以来扎根边疆,为阿克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肤生工程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创面疾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两支医疗队伍紧密合作走进温宿县,希望能够与温宿县加强交流合作,将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带到基层,共同探索适合当地的医疗帮扶模式,助力提升当地医疗水平,为当地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朱椰凡说,医疗援疆不仅是技术的支援,更是情感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通过“组团式”支援,医疗队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疗技术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医疗大巴扎”巡回义诊活动,将进一步拓展医疗援疆的广度和深度,让更多偏远地区的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场“药暖边疆情”的科普讲座
7月24日,“肤生工程”团队还走进温宿县民生社区,开展“药暖边疆行,科普惠民生”主题科普宣传活动。针对当地多民族聚居特点,他们采用汉语、维吾尔语双语并行的方式开展科普教育。
活动伊始,王小尚向居民们介绍了“肤生工程”的核心宗旨与近年取得的惠民成果。随后团队向当地卫生院捐赠了生长因子科普读物、家用医疗包以及温医大附一院药学部精心配制的养生茶饮等爱心物资,将前沿的医学知识和基础医疗资源送到边疆基层,惠及更多群众。
陈冰冰围绕新疆盛产水果的特点,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水果与用药安全的科普讲座,提醒患者要关注水果的“甜蜜陷阱”。为了强化学习效果并解答居民的实际困惑,活动特别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居民们踊跃提问,就水果与用药注意事项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咨询。
此次活动共发放生长因子科普读物、家用医疗包、中草药包等实用物资100余份,惠及社区居民80余人,不仅提升了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安全用药意识,更架起了温医大与新疆基层群众的健康桥梁。
王小尚说,“肤生工程” 作为科技为民的惠民公益项目,由温医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发起,由温医大、温州市慈善总会、温州都市报和温州曙光医院等单位联合主办。项目秉持“科技为民、服务社会”宗旨,以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为坚实基础,通过建立“千村千点”救助网络等多种方式,为众多受创面问题困扰的弱势人群带来了福音,这是真正意义上科技为民、服务百姓的生动实践。同时,为促进民族团结、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温州都市报7月28日06版报道图
温都特派记者 陈忠
编辑 陈东升
审读 郑凌
责编 吕进科
监制 王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