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地处温州最东边的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温州航标处有人值守灯塔——北麂山灯塔上的国旗缓缓升起。7月25日清晨5点50分,灯塔主任杜忠良和第206批志愿者一起,随着国旗的升起,开启了守塔人台风来临前紧张工作的一天。
据气象预报,今年第7号台风“范斯高”正朝着浙南闽北扑来,北麂山灯塔正处台风过境的核心圈,此时空气里已弥漫着风雨欲来的紧张。风渐强,浪渐急,7月24日,记者乘坐台风前最后一班交通船登上瑞安北麂岛,跟随守塔人,体验了这场“风暴前的备战”。
清晨:排查从一根线一点污渍开始
7月25日清晨,天刚泛白,灯塔主任杜忠良已经起床开始围绕着灯塔巡检,从蓄电电源开始,穿梭在灯塔的各个角落。
升国旗仪式后,杜忠良带着志愿者爬上20多米高的灯塔塔顶,为灯器拉上厚厚的窗帘,检查透镜旋转系统,仔细擦拭灯罩。杜忠良介绍,为灯器拉上窗帘是为了保护灯器的使用寿命,透镜上哪怕一点污渍,都可能在台风天影响灯光的穿透力。
杜忠良每天会准时升国旗
从高温闷热的灯塔上下来,全身湿透的守塔人,马不停蹄地开始检查各种设备设施。在二楼平台,发现GPS信号发射天线被风吹倒了,随即找来木头等物资进行加固,冒着8级大风,在阳台上仔细检查太阳能板和每根连接线。
随后下到机房,逐个检测太阳能蓄电池的连接和运转情况。在有蓄电池和市电的双保险下,杜忠良详细巡检了备用柴油发电机组的情况,随后启动发电机组,测试备用发电机的运行状态,为灯塔备份第三重保险。
正在灯塔上参与防台工作的瑞安航标管理站副站长朱鸿志说:“台风天最怕断电,电源是灯塔的‘生命线’,多一重备份多一份保险。”
杜忠良带领志愿者检查灯塔运转情况
午后:紧急加固和抢修避雷设施
24日下午,北麂山灯塔迎来了两位“客人”——为防台工作临时登岛的气象防雷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对灯塔进行全面的防雷避雷体检后,对几处细节给出了改进意见。
北麂山灯塔地处南北主航道上的北麂岛主峰,海拔135米,在雷雨和台风季节极易引雷,如果遭受雷击,将影响灯塔的正常运行,避雷工作不可小觑。
“交通船停航了,如果等通航后专业人员来修理,时间来不及。”从混凝土搅拌工干到工程师的杜忠良说,能自己动手的事情就自己马上解决。
说干就干,杜忠良和守塔工从设备间找出各种物资,开始做临时措施。
随着风力渐增,守塔人开始加固灯塔外围的防护设施,用木料等固定易被风吹动的设备、植物、门窗等,防止被台风吹倒和雨水渗入。“风大的时候可能几天出不了门,必须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都想到。”他们一边在呼啸的风雨中作业,一边留意着气象预警消息。
这位历经多次超强台风洗礼的守塔人说,这次台风应该影响不会很大。但是,防台工作万无一失,不容懈怠。下午,杜忠良再次召集守塔人和志愿者,部署防台工作,以确保灯塔和人员的安全。
编号552的志愿者——来自温州医科大学的学生项驰钧告诉记者,灯塔工作日复一日,非常机械枯燥,在实践中,逐渐领悟了守塔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
杜忠良在加固灯塔门窗防御台风
晚上:道道光柱守护船只安全
傍晚6时许,在厨房间结束准备晚饭的守塔人和志愿者,整整齐齐列队在国旗下,举行降旗仪式。每天举行的升降国旗和海事旗仪式,从2014年招募志愿者开始,一直保留至今,除非10级以上的大风才取消。岛上风大雨大,每个月都要更换国旗。
仪式过后,守塔人和志愿者登上灯塔顶楼,拉开窗帘,仔细检查灯器后,合上开关,为灯器通电,窗外夕阳被厚重的云层遮蔽,海面浪涛汹涌,拍击着礁石翻起几米高的浪花。下塔后,守塔人注视着灯塔,静待光感自动开启的灯器亮灯。
晚上7时,开始亮灯,一道道光柱穿透厚厚的云层,为航海人点起了一盏指路明灯。杜忠良介绍,北麂山灯塔是温州海域唯一一座国际大型灯塔,灯光射程25海里。
晚上,守塔人最后一次沿着灯塔巡查后,在小会议室一边防汛一边开起了沙龙。守塔人加志愿者共六人,杜忠良和他的妻子杨圣华,守塔人林大洧,志愿者项驰钧、徐畅、陈俪语。三位志愿者分别来自金华义乌、温州鹿城和江西吉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体验灯塔志愿值守这个“最浪漫的志愿者工作”。
回到值班室时,桌上的值班记录本已写满:“19:00,灯器亮灯,透镜转速正常;21:00,灯器正常,电源正常;23:00,灯器正常,风速18米/秒……”
凌晨1时许,灯塔上风呼呼作响,作为编外志愿者第一次参与灯塔守护的记者,开门来到灯塔下,发现杜忠良还没睡,大风中他正在默默地巡视着灯塔。
杜忠良的房间和几位志愿者休息的房间,灯光都还亮着,和灯塔上的灯柱相映生辉。
台风夜,北麂山灯塔注定一夜无眠。
北麂山灯塔
北麂山灯塔 戴陈俊/摄
北麂山灯塔位于温州瑞安北麂列岛主峰,隶属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温州航标处,是温州海域唯一一座大型国际灯塔。灯塔海拔135.79米,灯塔塔身高度20.53米,射程25海里。建成35年来,北麂山灯塔先后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温州市“工人先锋号”、瑞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麂山灯塔值守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24年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第三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创新力文化品牌、陈维式青年人才创新大赛十佳创新项目、温州青年志愿服务十大优秀项目比选活动金奖、温州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首届温州市“最美志愿者”集体等荣誉称号。
温都记者 卢俊敏
摄影记者 戴陈俊
通讯员 朱鸿志
2025年7月26日《温州都市报》01、02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