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瘦”竟是误区?微胖老人更长寿!高龄老人体重管理标准发布,专家解读

2025-07-25 17:06 掌上温州客户端 

今年是“体重管理年”。为推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老年人适宜的体重范围是多少?又该如何监测体重变化?本期,我们邀请温医大附一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陈婵,为大家解读新标准中的关键内容。 

“老来瘦”并非健康密码,微胖老人更长寿

医学上,常用体质指数(BMI)来衡量体重是否合理健康,其计算方式为体重(kg)÷身高²(m²)。中国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是18.5≤BMI<24.0,而新标准推荐高龄老年人BMI适宜范围为22.0— 26.9kg/m²,这一范围也适用于65岁以上老年人。为何老年人的体重标准有所放宽?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陈婵表示,推荐老年人BMI适宜范围为22.0—26.9kg/m²,有着坚实的科学依据,临床实践与医学研究均能佐证。随着年龄增长,老人会出现肌肉量逐年递减、脂肪组织可能增加的特殊生理变化。适度放宽BMI正常范围上限,是考虑到高龄老人需要维持一定的能量和营养储备,以便在发生感染、创伤等情况时,能够更好地抵抗疾病,降低疾病并发症(如压疮)的发生风险。

“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广为流传,但从医学角度看,并不完全正确。陈婵主任进一步解释,老年人体重低,并不代表健康,反而可能增加死亡风险。因为体重过低的老人常常伴有肌少症(肌肉减少)、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全因死亡率更高。

一项针对近25万名老年人的流行病学研究(英国医学杂志, 2021)显示:BMI低于22的老年人,未来10年死亡风险增加12%—20%;而BMI在24—27之间的老年人,死亡率最低。诸多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老年人“略胖一点”更有利于长寿和抵御疾病,还能有效避免消瘦带来的健康风险。

“肌少症”严重影响生活 老人自测腿围,初筛风险 

《标准》推荐老年人保持规律的身体活动,鼓励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减少静坐时间,适当进行肌肉锻炼,同时注重平衡能力、灵活性和柔韧性的练习。

陈婵主任指出,人体骨骼肌量通常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此后,自50岁起,肌肉量平均每年减少1% - 2%;至60岁时,肌肉流失量可达约30%;80岁以上,肌肉流失量约50%。因此,老年人肌少症(又称肌肉减少症)的发病率很高。肌少症并非单纯的“少点肌肉”,它会导致机体虚弱,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住院甚至死亡的风险,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

专家表示,肌少症可防可治,合理营养和主动运动是有效方法。营养方面,老年人补充优质蛋白质是关键,饮食可来源于鱼虾、瘦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及大豆制品,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防止肌肉下降。运动干预方面,推荐以抗阻运动为核心,包括弹力带操、哑铃操、做俯卧撑以及仰卧起坐等,再结合有氧运动、平衡运动和柔韧运动。 

“老年人可以通过自测小腿围,来初筛‘肌少症’。”陈婵主任介绍了测量方法:保持小腿垂直地面,用软尺测量维度,若男性小腿围<34厘米,女性<33厘米,则提示肌肉量不足。老年人还可以通过走6米评估步行速度、握力检测以及到医院做双能X线吸收仪(DXA)、生物电阻抗分析(BIA)进行肌肉量的测定,判断是否有肌少症。

提示患有肌少症风险的老年人,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查明病因,制定营养和运动方案,减少健康隐患。

 3个月体重波动超5%,需及时排查

《标准》建议,老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身高,每月至少测量两次体重。对于近三个月体重变化超过5%者,在排除疾病病程进展的前提下,宜增加体重测量频次,并纳入长期健康管理。

陈婵主任解释,近期体重波动大的老年人,首先要查明原因,排查是否为疾病的预警信号。水肿(如心衰)、内分泌疾病(甲减)以及药物副作用等都会造成体重增加;而体重骤减,可能与患有慢性病控制不佳、肿瘤、内分泌疾病、药物副作用等有关。所以,要重点排查疾病因素。

如果只是单纯的生活饮食问题,可以通过个性化指导来减重或增肌。老年人减重也很有讲究,要注意减脂肪,同时保持肌肉水平。

新标准的出台为高龄老人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具体实施还需结合个体情况,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保持适宜体重,维护肌肉质量,才是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的关键所在。

 专家简介 

陈婵单寸照.jpg

 陈 婵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温医大附一院老年医学科(干部保健)主任、临床营养中心副主任、AD诊疗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脑疾病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带头人、温州市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老年衰弱—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痴呆、老年多病共存诊治、多重用药、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及健康管理。门诊时间:温附一新院(南白象院区) 周一上午、周三下午;温附一老院(公园路院区):周四全天 

温都记者 张晓

审核 王金杰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