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新苗| 永嘉县少年艺术学校五(2)班滕恬心·金蝉子——读《西游记》有感

2025-07-28 09:47 掌上温州客户端 

文学新苗.jpg

永嘉县少年艺术学校五(2)班滕恬心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三藏,被唐玄宗赐姓为唐,悟性极高,在寺庙众多僧人中脱颖而出,被选定前往西天取经。

精神的双面镜

在唐僧的身上,既能看到他的慈悲,也能看到无数艰难中永不动摇的取经信念和坚持自己信仰的精神。在“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四位菩萨考验取经众人的决心,唐僧始终不为所动,只是别过头去不理睬四位妇人,体现出他内心迫切想取得真经,不容一丝杂念。反观八戒被情色所蒙心,闹出一桩撞天婚的笑话,更体现出了唐僧的定力,坚定于自己最初的信念。

可唐僧也有无原则的讲究慈悲、贤愚不辨、头脑迂腐的一面。在三打白骨精时,孙悟空三次消灭妖怪,但唐僧却讲念慈悲,只觉他是故意杀害民众,已过杀戮之瘾,两次念紧箍咒使孙悟空头痛欲裂,最后更是不顾孙悟空的求饶,将忠诚于西天取经的他逐出取经团队。如此,使得孙悟空心灰意冷,回到花果山。这可不就是被当时朝代人民的作为所熏陶,可怜柔弱者,而无法观清事实。

前世的阴霾

我们只觉唐僧是佛门挑中的幸运儿,可是很多人忘记了他的另一个名字——金蝉子。

唐僧本是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来到凡间渡劫,从东土大唐到西天取经,两地相距十万八千里,且是天庭与佛门共同设下的差事,若只是一个凡人怎可能完成取经重任?于是乎《西游记》便是记载了金蝉子渡劫之事,雕磨出一篇神幻小说的巅峰之作。

沙僧脖子上的项链,由九个人的头骨串成,传说是唐僧的前九世。之前唐僧都是独自一人取经过流沙河被沙僧所吃,流沙河上连鹅毛都无法浮起,但这九个人的头骨却能浮在水面上,于是被沙僧串成项链,空闲时把玩。这也更显出唐僧与沙僧之间的牵连,加深了取经团队的因果联系,隐示了宗教的罪孽与救赎,沙僧特意说了是取经人,而并非凡人,暗示了唐僧身世的特殊性,是因果循环的体现。

表象的妇女心肠

《西游记》中有大多数祸害都是因为唐僧心肠太软,帮助妖怪所假扮的弱者,取经之事平添了一份麻烦,但这何尝不是僧人慈悲为怀的体现。

他对妖怪仁慈,“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常被伪装所骗,或不忍杀生,被恶人反扑。不仅优柔寡断没有主见,遇难必哭遇事则慌,且听信谗言和挑拨离间,不分是非。他在《西游记》中哭了30多遍,几乎要赶上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哭的次数。

历经如此多难,唐僧每次哭都以凡人的身份用他的恐惧衬托出取经的艰难,反衬出孙悟空的勇敢果断,体现出对佛教徒空怀慈悲,缺乏智慧的讽刺。他哭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空乏,为坐上无底船后的场景所铺垫。

金蝉子的祇意

金蝉子不只是名字,还是对唐僧一生的总结。体现出唐僧如蝉一般“垂緌饮清露”,厚积薄发的高洁品质,是对僧人一路坚持的赞叹。

坐上了无底船便是脱去了在凡尘间的俗念与躯壳,可谁知如今站在船上的是清念还是俗念与躯壳。于是乎玄奘去见如来的乃是残蜕,留下的是真灵,这何尝不像金蝉脱壳?

取经只为修成正果,磨练自身。唐僧历经千辛万苦,看清了世间的阴晴冷暖,走进了疾苦,生怕忘却了最真实的人间。

夏日,蝉鸣阵阵,叶上立着栩栩如生的蝉蜕。

指导老师:麻丽敏


自由投稿扫码添加
选择“看我的”


快来加入“好学会员”
来源:《好学少年》周刊第24期

编辑 王树坤

审读 夏忠义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26B20250727C.jpg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