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热爱户外运动的薛圣利(阿薛)来到苍南后槽。当看到“浪人”阿毛身穿冲浪服、头顶冲浪板从海浪中走来的那一刻,这个土生土长的苍南人瞬间被吸引了目光。此后,阿薛常常与来后槽冲浪的人们分享这段奇妙的相遇,讲述他与阿毛在沙滩上分享美食、畅聊爱好的情景,以及阿毛教他冲浪的每个细节。
“等浪、选浪、冲浪——当踏上冲浪板,在海浪中独自面对大自然时,它变成了一场个人试炼,而冲浪板则成了人与自然的连接。”
五年后,已成为苍南后槽海螺湾冲浪基地主理人的阿薛,每当谈起冲浪、相遇的“浪人”或是自己的过往时,总带着一种体验生活的真实感。他说:“每条浪都是自己选的。”
阿薛希望更多人了解后槽,感受这里的海浪。无论是短居于此、以冲浪为生的民宿老板和专业冲浪人,还是从城市远道而来、利用短暂假期体验冲浪的上班族,在骄阳似火碧海蓝天的夏日里,大家共享同一片海域,共饮同样的美酒。
夏天,后槽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冲浪天堂。
今天,《小毛会客厅》邀请苍南后槽海螺湾冲浪基地主理人阿薛聊聊他的“浪人”生活。
“每年最适合冲浪的月份集中在五月至十月。但在温州,九月中旬海水已偏凉,不适合下海。此外,台风季的影响以及每日适合冲浪的时段有限,综合计算下来,全年最佳冲浪时间最多不超过80天。”
光着上身停好摩托车90后阿薛走进苍南海螺湾冲浪基地与几位冲浪教练打了声招呼,他说嘿,你们又晒黑了。
聊起为何选择冲浪作为职业,阿薛直言不讳的说起初是为了既能赚钱又能玩。2024年,他的朋友兼教练——冲浪基地的带头人阿毛转行,大家便把他推到了台前。再加上他自己也想尝试,于是,他从冲浪教练成了冲浪基地的主理人。
冲浪成了他的生活方式。五年前,还是酒吧主理人的阿薛想逃离城市的灯红酒绿,便结束了酒吧生意,重新踏上户外旅程。他拿起相机,记录下视野所及的一切风景。
2020年,背靠苍南渔寮的后槽海螺湾并不出名,只是本地游客偶尔闲逛的地方。彼时,阿薛正想在这片沙滩上排解生活的苦闷,却遇见了来此寻找冲浪点的“浪人”阿毛。这次相遇,彻底改变了阿薛的生活方式。
阿薛笑称,当年遇到正在冲浪并授课的阿毛时,如果不是阿毛免费教他冲浪,再加上两人相谈甚欢、志趣相投,他肯定不会“入坑”,而是像大多数人一样,把冲浪当作一次体验课,玩过就罢。
对于这段共同的记忆,80后“浪人”阿毛回忆道:”阿薛学东西很快,又有亲和力,加上他本来就热爱户外运动。”此外,作为外乡人的阿毛想在后槽开展冲浪教学,也需要像阿薛这样的苍南本地人参与推广。
阿薛将早期海滩上的冲浪授课比作”摆地摊”,一块天幕、几块冲浪板,再加上几张沙滩椅和小桌板,就构成了整个教学点的全部装备。冲浪者乘风破浪的帅气姿态确实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但当时冲浪还只是在小圈子里传播,很多人对”温州居然有冲浪点”这件事心存疑虑——”这地方能玩?”再加上当时后槽沙滩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冲浪后的洗澡水要靠从山上引下来的水管供应,所谓的淋浴间更是简陋到只用一块帘子遮挡就草草了事。
环境是阻止不了一个向往大海的人。当时作为冲浪基地教练的阿薛,最在意的就是浪什么时候来。他总要在给学员上课之前,自己先到浪尖上舞上一回。
后来,阿薛渐渐习惯了将冲浪融入生活,最终,这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阿薛在冲浪
每年四月初,阿薛就会在冲浪微信群里开始预热。他会发布自己拍摄的后槽视频,同步更新冲浪基地的改造进度。阿薛在苍南经营着一家美食餐厅,在非冲浪季的日子里,他会回归餐厅经营,让被阳光晒成古铜色的肌肤慢慢恢复,待到来年再度投身冲浪事业。
“三七分吧,餐厅投入三分,冲浪基地投入七分。”阿薛说,以前阿毛主导时,他只需要专注当好教练就行。如今作为主理人,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了,如何推广后槽冲浪基地、提升客单价等都成了必须思考的问题。前几天,他刚与杭州一家网络传播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宣传后槽冲浪。“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阿薛感叹道。
“浪人”苗苗曾是阿薛的冲浪学员。几年前,原本计划去三亚学冲浪的她,偶然在阿薛的朋友圈看到了冲浪视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苗苗选了个周末驱车前往后槽,在冲浪基地报了课程。“几百元的冲浪课,真是物超所值。”她说。自此,她迷上了在海上选浪的感觉——独自面对大海,仿佛抛开了生活的所有琐碎,那种感觉实在美妙。更让她着迷的是,每位“浪人”对海浪的选择都不同,每条海浪都是独特的,就像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苗苗话锋一转说,成为冲浪基地主理人,就需要面对各种考验。“后槽在成为冲浪胜地前,游客以苍南本地人为主。村里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年轻人来玩一天还行,要待上几天甚至一周的就少了。更何况阿薛每年要在后槽待半年以上。”苗苗继续说道,“据我所知,目前冲浪教练或基地主理人算不上赚钱的职业,更多是靠着一腔热爱在坚持。
阿毛坦言,他离开主理四年的冲浪基地,现实原因就是后槽不像三亚有大量的游客做基础,收入没有保障。作为有家室的成年人,热爱常常要向现实低头。“但幸运的是,总有一批热爱等待潮起潮落的年轻人加入进来。”阿毛说,“阿薛就是这样的人。”
同样将冲浪视为职业的还有阿薛的同学陈尔欲。陈尔欲刚来冲浪基地时,因为怕晒黑,原本是想当咖啡师的。不知从何时起,他就考取救生员证转行成了冲浪教练,如今晒得一身黝黑的皮肤也不在意了。
女教练辛迪是最早来后槽执教的教练之一。她每年会在苍南后槽待上一段时间,等冲浪季结束才离开。“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辛迪这样描述自己的选择。
在很多人眼中,拿着冲浪板的“浪人”看起来很酷,但阿薛更喜欢的是冲浪人围坐在一起的时刻。“大家会分享各自的生活经历。”阿薛说,“当我谈起自己曾休学做过服务员、糕点师、设计师、服装店督导、酒吧老板等职业时,总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海螺湾冲浪基地
阿薛是怀揣着“野心”的。他认为,位于苍南168海岸线末端的后槽海螺湾,正随着168海岸线逐渐受到游客关注,已不再只是冲浪小圈子里的知名地点。这里拥有浙江海岸线的稀缺资源——沙质海底、U型海湾、清澈水流等天然优势。加之在各个平台持续推广的冲浪元素,以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如今的冲浪基地早已告别多年前“摆地摊”式的教学模式。
2024年,后槽成功举办了华东首届冲浪邀请赛(浙南赛区),来自全国各地的冲浪健儿齐聚沙滩,让冲浪基地的人气更上一层楼。在2025年文旅超级评价榜评选中,海螺湾冲浪基地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专业设施,被评为东南沿海最适合冲浪的胜地之一,并荣获“城市文旅之光”称号。
后槽冲浪点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沙滩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每到夏季,除了游客和村民,大部分来访者都是专程来冲浪的。“在这里,皮肤越黑就代表你待的时间越长。”阿薛笑着说,“无论是冲浪教练、民宿老板还是冲浪高手,无一例外都拥有烟熏般的小麦色油亮皮肤。”
来自云南的暑期志愿者小杨是第一次接触冲浪,也是第一次见到大海。他通过小红书看到冲浪基地的招募信息后慕名而来。虽然刚入职没几天还不适应被晒黑的感觉,但他相信,等真正踏上冲浪板后,很快就能融入这个地方,成为“自己人”。
作为冲浪基地主理人,阿薛认为后槽冲浪点走红后还有更多路要走,提升教练团队的凝聚力和收入水平,打造志愿者队伍,吸引更多冲浪爱好者加入,并建立168海岸线志愿者联盟。此外,他还提供了对后槽沙滩的规划建议,计划以冲浪基地为核心,引进更多体育项目,将后槽打造成集多种体育项目于一体的苍南特色小镇。
每条浪都不一样,人生道路也是如此。或许有一天,后槽会成为浙江的冲浪胜地。”“浪人”阿薛说道。
温都记者 小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审核 王金杰
网友评论: